雖然近日港股受外圍不明朗因素影響而出現調整,但整體而言,業界仍看好今年證券業的發展。
每當股市交投暢旺,股票從業員的薪金回報自然水漲船高,因而吸引一批有志入行的人士躍躍欲試。我自己在金融界打滾了逾三十個寒暑,見證了整個行業的變化,現在入行所面對的客觀條件跟以前有很大分別,所以有志入行者,不妨留意以下要點。
自香港出現結構性轉型後,打工仔每年例必升職加薪的光景,再難復睹。不少朋友覺得,既然打工未必做到以往「名利雙收」的效果,倒不如做經紀賺一兩年快錢。
無可否認,當股市暢旺時,經紀的佣金收入非常可觀,但如果只抱着「市好入行,市差淡出」的思想,又或者抱着市好時可以貼市「炒兩轉」,兼且可以賺取佣金的心態而入行,則應該要三思了。
第一,我不否認業內有些很出色的交易員(Trader),可以準確捕捉出貨入貨的時機,從而獲得不錯的回報。但根據多年的經驗,「靠炒發達」的從業員少之又少,有時候太過貼市,反而容易損手。因此,大家若抱着當經紀可以因利乘便,炒賣賺錢之想法而入行,最好及時作好「事實並非如此」的心理準備。
另外我覺得,從事任何行業也好,成功要素就是要「投入」。所謂「投入」者,是精神、資源、時間、知識的投入。如果好市入行、淡市離場,根本難以建立自己的事業。所以要當一個成功的從業員,不論是市靜市旺,都要緊守自己的崗位。
我認識不少出色經紀,市旺時固然生意滔滔,但市淡的時候,他們亦沒有因此而放鬆,反而積極地去尋找新客源,以迎接下一次旺市的來臨;又或者開拓股票以外(期貨、期權等)的業務,希望不論任何市況都有所作為。換言之,要入行當經紀,先決條件是要視它為值得發展的行業,而並非單單因為有機會貼市炒賣股票。
很多人對經紀存有誤解,認為是一個很「舒服」的職位,隨手拿起電話收取買賣指示,便可將佣金袋袋平安。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由於目前資訊發達,有關投資選股的資料唾手可得,加上競爭對手林立(如網上交易,銀行及其他證券從業員),要突圍而出,便需要提供更多額外的售前及售後服務。舉例說,一些非常勤力的經紀,收市後會做股隻分析、檢討客戶的投資策略等工作,為改天開市作好準備。因此,經紀的工作並非如外間想像那麼輕鬆。
平情而論,目前香港沒有一個行業是很容易做,甚麼工作都要較以前付出更多。尤其是當經紀,好像做自己生意一樣,付出的時間及資源更大更多。
因此,畢業生也好,轉工者也好,切不可忽略經紀這門「專業」的要求,入行前應作好充份的準備。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