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五名議員闖關,最後三名議員可以過關。
喬曉陽在電視鏡頭前即場表演,以自己開會為由,派李飛會見三名議員,還不忘跟告辭離開的李飛開玩笑:「你告辭甚麼?你還要回來開會!」連消帶打,輕描淡寫就將了民主派的軍:喂,你現在打擾了人家開會!喂,你不要耽誤人家太久!
香港人看到眼裏,只覺喬曉陽語言幽默,姿態從容,而且也通情達理。講求實際的香港人會這樣想:民主派闖關,早已預算被打回頭,現在三個人成功過關,更獲官員接見,喜出望外了。
難保連中央自己都會這樣看:以前不讓來的(涂謹申、何秀蘭曾被拒赴北京),現在繼續不能來,沒有改變,不算退步;以前可以來的(馮檢基、麥國風、黃成智),現在進了一步,即使有政治任務都可以繼續來。
涂謹申應該知道,無論他在鏡頭前講多幾多次「憤怒」,在北京眼中,如果連曾被拒入境的他,都獲打開中門迎接,豈非一下子讓得太多?不符循序漸進原則。畢竟,現在還未有任何迹象,中央已改變了對民主派的根本看法;現在改變的只是策略,不是本質。
從市面反應看,直至昨日為止,北京口軟心硬的策略暫時取得小勝,在香港社會沒有引起反感。不過,考驗很快就到。人大常委周日、周一審議董建華提交的政改報告,如果馬上明確表態○七、○八不能普選,反彈難以估計。有民主派議員私下便醞釀,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必須做一些非常、十分、極端激烈行動,例如「最輕微」也要焚燒主其事的領導人曾慶紅人像,以表達相應級數的不滿。
其實,從策略看,人大常委通過董的政改報告,大家對○七、○八普選無望已心中有數,何必一定要馬上講死不能普選?左派圈子現在一面倒吹風中央會講死不能普選,希望領導人會令大家跌眼鏡。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