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為何對民意代表諸多留難? - 盧峯

蘋論:為何對民意代表諸多留難? - 盧峯

實在不明白北京中央政府打的是甚麼算盤。一方面她公開表示希望港人就政改問題向她表達意見;另一方面她卻又沿用過往的敵我鬥爭思維,把港人的民意代表拒諸門外,迫使他們要勉強「闖關」求見,有部份甚至被拒絕入境。北京中央政府究竟是不是想聽香港市民的意見呢?又或是中央政府其實只想聽部份港人的意見,對其他持不同意見的人則不瞅不睬或諸多留難呢?
事實上像「闖關」這樣的事是非常無益無建設性的、是只會令中央政府跟港人關係惡化的;因為「闖關」反映中央政府刻意阻撓溝通、反映中央政府刻意排斥某些人特別是民主派人士。試想想要不是北京中央政府不肯正面接觸民主派人士、不肯正面接觸不同政見的人,他們有甚麼需要冒着被拒入境、被拒登機的風險而積極叩門要求溝通接觸呢?而每次「闖關」後只會令雙方的鴻溝愈來愈闊、只會令港人更感到北京政府刻意針對不同意見人士,這對北京政府的形象不是有害無益嗎?這對中港關係不是弊多於利嗎?
更何況立法會是在《基本法》框架下產生的議會、是香港憲制架構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香港最重要的民意代表架構;北京中央政府若真的要聽取民意、真的要蒐集民意,是不可能把立法會及立法會議員擱在一旁、是不應該拒絕跟他們正式會面的。只可惜,中央政府自回歸以來一直視立法會為洪水猛獸、視部份立法會議員為眼中釘,既不肯跟立法會有任何正式的接觸及溝通,又刻意排拒部份議員。就以今次就政改進行諮詢為例,人大常委會方面居然完全沒有邀請立法會議員到深圳提供意見。這種做法不單是在矮化及貶低立法會的地位,更讓港人感到中央政府不重視他們的民意代表。若果中央政府不改變這樣的態度,只會令她愈來愈難掌握香港的民意、愈來愈難了解香港的民情。這對中央政府、對中港關係、對香港的未來發展都是不利的。
我們認為,中央政府有必要放棄過往那種敵我鬥爭的思維,公平及開放的看待香港不同政見、不同背景的團體及人士,並確認立法會是香港最重要的民意代表機構,跟立法會建立正式的溝通關係。只有這樣,才能讓港人知道中央政府是兼聽而不是偏聽;只有這樣才能讓港人知道中央政府真的重視民意;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再出現「闖關」這樣無益無建設性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