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普拉特(TomPlate)
中國對台灣開戰,難以想像,對嗎?直到最近我都以為是。優先為一億三千萬人口發展經濟,是明智之舉。台商在大陸是主要投資者之一,台灣也是西方眼中的民主寵兒。中國政府為何會改變戰略方針,轉而攻台?
如果北京這樣做,就會在國際上造成巨大反響,令全世界震驚,一如上世紀的文化大革命,天安門廣場就更不用說了。起碼有數年時間,中國會再次在國際舞台上遭受鄙視。堅決反共的美國共和黨人會說:「我早已告訴了你。」現在把美國失業率歸咎中國、並且反對自由貿易的民主黨人會說:「壞蛋又來了。」本來對中國必恭必敬的法國,亦要退避三舍。因此,中國即使攻佔台灣,也會失掉世界。
洛杉磯加州大學的包瑞嘉(RichardBaum)那些飽學之士不排除中國攻台,以前我總是嗤之以鼻。我們的世界已經全球化:經濟至上,政治變成次要。那些學者怎麼可能視若無睹?
但現在我已經接受了包瑞嘉的說法:在中國,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與理性的經濟學者大相逕庭,最終可能會主宰對台灣的政策,並開出第一槍。這是天馬行空的想法?那麼我們跟民主建港聯盟的主席馬力聊一聊。這位熟悉北京的斯文男士實話實說地告訴我:中國為攻台——或起碼海空封鎖台灣——所作的準備,遠比你想像中成熟。
馬力說:「你認為(軍事行動)不大可能,我不同意。陳水扁得以連任,其實增加了開戰機會。」在北京眼裏,台灣和香港同樣是中國合法領土。英國在九七年把香港移交大陸,已經同意這一點。但台灣有很多人不想仿效香港,不管是理論上還是實際上,明文地成為附庸;的而且確,他們有大約一半人投票給陳水扁,比上次大選多出二十五個百分點。
馬力說北京的立場是這樣:只要選舉結果不威脅它的主權底線,理論上不反對台灣及香港透過選舉施行民主。已故鄧小平發明「一國兩制」的理念,部份原因是要修補香港(市場主導、企業化)與中國(當時完全由國家主導、國有化),在政治及文化上的鴻溝,並不是要減損北京的政治主權。所以,香港不是本身政體的最終主宰,中國才是。
對北京來說,備受爭議的台灣大選明顯影響香港。倘若市民要選出違抗北京的香港版陳水扁,那會怎樣?所以馬力可以輕易地描畫出攻台計劃:推翻陳水扁、攻佔台灣、並制止陳水扁第二在香港冒起。這是先發制人或防患於未然。(另一個主要強國早前未得聯合國安理會許可,照樣以上述理由出兵。)他坦白地告訴我:「人民解放軍就是想這樣對付台灣。」
中國恐怕陳水扁會帶頭令祖國解體,因此解放軍要把他塑造成另一個侯賽因。以上因素足以影響歷史,不難想像中國會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我現在明白了。
……………………………………………………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傳理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