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築壩 湄公河水位降<br>北京與泰柬越等國爭水

瀾滄江築壩 湄公河水位降
北京與泰柬越等國爭水

自去年十一月至上月,在越南、柬埔寨等國境內的湄公河下游魚穫量比往年驟減一半,令流域內五千萬人口的生計受到影響。湄公河委員會的專家指摘,中國在上游的瀾滄江興建大壩蓄水發電,是導致水位下降、魚類減少的主因,中國將因此面對區內的外交糾紛。

英國《獨立報》昨日報道,由亞洲多國資助成立的湄公河委員會透露,過去五個月湄公河流域的魚穫只達到往年的一半水平。到湄公河考察的世界魚產中心專家巴蘭說:「湄公河正陷入危機,水量不足是魚穫量減少的主因。」

魚穫減半 影響5000萬人
全長四千八百多公里的瀾滄江-湄公河,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中國以外的湄公河流域,居住着五千萬人口,原本是世界重要的內河魚產區,區內人民的生活多依賴這條河魚產的收入,僅柬埔寨一年就捕魚約二百萬噸。
湄公河水位下降,雖然有流域內乾旱少雨的因素,但湄公河委員會的專家堅稱,主要原因還是中國在上游的瀾滄江,建壩蓄水發電。中國目前已在瀾滄江建成了漫灣、大朝山兩座水電站,另有兩座已經動工,按規劃最終將建成八座梯級式水電站。專家指出,自從大朝山水電站在去年竣工後,河流的水暴漲暴退,直接影響魚類生活。
有人不同意將湄公河水位下降歸咎於中國的大壩,因為來自中國上游的水量只佔湄公河流量的五分一。但專家強調,在枯水季節,來自中國的水量比重會上升到一半甚至七成,對下游影響甚巨。

泥沙淤積 水位20年最低
泰國水利部早前也表示,中國的水壩引致湄公河嚴重枯水,去年二月一日,泰國廊開水文站的水位為二點四四米,但今年二月一日則只有一點零六米。
泰國清盛區邊境貿易營運協會主席威格西也指摘,現在的水位是二十年來最低的,河道上泥沙淤積的情況也愈來愈嚴重。
中國開發瀾滄江一直受到東南亞國家的關注,不過,中國迄今拒絕加入湄公河委員會。前年十一月,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金邊舉行,時任總理的朱鎔基親自與會,強調在區域合作上要互惠互利,希望緩和東南亞國家的不滿。
英國《獨立報》/《曼谷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