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審計署調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泳灘及泳池,揭露大部份設施的冬季使用率極低,最低的一個泳灘平均每日只有一名泳客,審計署認為,康文署應在冬季關閉使用率低的泳灘及泳池,康文署還應多聘請臨時救生員,便可節省每年近一千萬元公帑。 記者:謝明明、麥志榮
審計署署長昨日發表最新的一份報告書指出,康文署轄下十一個市區泳灘,其中六個位於港島南區的泳灘前年冬季的使用率非常低,當中夏萍灣每日平均更只有一名泳客,其次是龜背灣有十一名泳客。
至於泳池方面,多個提供暖水泳池設施的泳館使用率也不理想,其中將軍澳泳池在前冬季每日平均只有不足四百名泳客使用,較最多泳客使用的九龍公園泳池少八成半。另五個延長服務至十一月的公眾泳池,其使用率也偏低,其中佐敦谷泳池及包玉剛泳池分別每日平均只有五十三名及六十八名泳客。
審計署建議康文署考慮關閉於冬季使用率偏低的泳灘及泳池,或者縮短泳池的開放時間,這可節省最少一百五十萬元營運開支。該署更建議康文署設法推廣泳客前往使用率欠理想的泳池,以達成本效益。
報告書並透露,康文署在六個已關閉泳灘中派駐六名三級康樂助理員,審計署認為康文署應檢討有關安排是否合乎成本效益。
報告書又指出,救生員過剩造成嚴重浪費,康文署去年泳季聘請的一千八百多名救生員中,全職救生員超過一半,較短期臨時救生員多七十多人,審計署認為康文署應該多聘短期臨時救生員,可節省四百八十萬元。報告書並建議康文署不應再於游泳淡季期間,為了泳池分段休息時段有訓練班使用泳池,而聘用額外臨時救生員,應改由全職救生員駐守,每年可節省三百萬元開支。
同時,審計署指,在冬季大部份泳灘和泳池關閉時,便出現五百二十一名救生員及六十六名濾水機房技工過剩,康文署應在冬季為過剩員工安排其他工作。康文署回應稱,大致同意審計署署長報告書建議,研究如何妥善處理有關資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