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防偽特徵遇挑戰

四項防偽特徵遇挑戰

【本報訊】號稱難以仿冒的新鈔,在去年十二月推出之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和銀行要員出席新鈔介紹儀式,任志剛強調,鈔票應該令人賞心悅目,但最重要的是防偽特徵而非美術設計。但新鈔票面世僅四個月,偽鈔黨即針對新設計防偽特徵進行仿製,一場真假鈔攻防戰立即展開。
滙豐、中銀和渣打去年十二月推出一百元和五百元新鈔。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與三間發鈔銀行要員出席新鈔介紹儀式時,指貨幣一定要有「公信力」,故金管局特別為新鈔加入新的四種高科技防偽特徵,連同舊有七項防偽措施,有十一種方法判斷鈔票真偽。

商販防不勝防
雖然新鈔加上多種防偽特徵,但仍被不法之徒偽造,一般小商販成為「散貨」目標。據部份商販稱,每日有不少鈔票「過手」,面對偽鈔衝擊,有時是防不勝防,只有加倍小心,並憑經驗判斷以防「中招」。
知情人士稱,新的一百元偽鈔不排除在內地製造,然後將偽鈔偷運流入香港,由於鈔票面額不大,小商戶例如報紙檔、街市檔販及茶餐廳等,最容易收到偽鈔。
據將軍澳厚德邨街市一名姓陳菜販稱,以前試過收到舊的假一百元鈔票,「一摸上手就知係假嘢,滑潺潺全無手感」,他說,商販分別鈔票真假,一般都是靠經驗,用雙手去摸,但有時都會「摸錯」,特別是多人幫襯忙碌時候。
夜更的士亦是偽鈔「散貨」的熱門地點,不法分子趁晚上光線不足,用偽鈔付款,過往亦有司機被騙,據一名姓梁司機稱,行家都是習慣用手感覺鈔票真偽,現惟有小心為上,檢查清楚以免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