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世界銀行(WorldBank)在半年度報告中指出,東亞經濟今年料會有6.3%的增長,是4年來最強。世銀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對東亞地區的衝擊應有限,但最大的隱憂是中國經濟「硬着陸」。
世銀報告表示,東亞受惠於出口增加、利率偏低,以及中國和越南等地吸納大量投資,區內經濟(不包括日本)增長可望由去年的5.7%,加快到今年的6.3%,然後在明年放緩至仍屬穩健的5.9%(見表)。
全球首兩大經濟體系美國和日本復甦,分別為東亞經濟帶來1至2個百分點的增幅。世銀預測,日本經濟增長會由去年的1.6%,幾乎倍增至今年的3.1%;至於美國經濟今年將增長4.6%。
縱使中國經濟增長料會從去年的9.1%,降溫至今年的7.7%,中國仍是推動東亞經濟的火車頭。在過去3年,由於中國內部需求殷切,東亞的境內貿易佔去該區出口增長約七成。
中國與其東亞鄰國的貿易關係愈趨緊密,亦鼓勵外來資金投入東亞地區。中國與5個曾受「97年亞洲金融危機」蹂躪的國家──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去年資金淨流入330億美元(約2574億港元),擺脫02年淨流失90億美元的劣績。
世銀說,中國面對經濟可能有過熱的迹象,北京政府已準備採取財政和貨幣措施,令經濟降溫至更受控制的水平。
不過,該組織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對東亞的打擊應只屬溫和,就算中國進口增長下跌一成,南韓和台灣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損失會少於1個百分點,而泰國等地的GDP減幅更會低於半個百分點。
世銀的東亞及大洋洲區首席經濟師哈拉斯說,東亞地區面臨的真正風險,並非來自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而是該國經濟一旦出現硬着陸。
所謂「硬着陸」,即經濟由擴張直接步向衰退,部份歸因政府採取過緊的財政或貨幣政策。
至於滙率問題,世銀的《東亞最新情報》作者布拉姆哈特稱,儘管不少評論指人民幣過低,但其實質滙率較90年代時的平均值高出約7%。
此外,世銀報告稱,在全球經濟復甦帶動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今年度經濟增長可達5.4%,是20年來最強,勝過去年的4.8%。但該組織警告,利率若突然急升,將會影響該等地區的經濟前景。
世銀預測,全球經濟今年會增長3.7%,快過去年的2.6%,而各國應把握時機,將利率調節到更中性的水平。該組織並指出,非石油類的商品價格繼去年上漲一成後,今年料再升10.4%,導火線是存貨減少、需求轉殷,以及美元兌日圓和歐元的滙率仍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