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記者伍德沃德(BobWoodward)繼七十年代揭發「水門案」醜聞,導致竊聽政敵的前總統尼克遜黯然下台。他在揭穿美國攻伊內幕的最新著作《進攻計劃》(PlanofAttack)中,又向現喬治布殊政府投下多枚炸彈,包括白宮瞞着國會挪用軍費,喬治布殊和沙地阿拉伯私下協議操控油價,攻伊是喬治布殊一個人的決定。各項驚心指控,白宮慌忙解畫。
伍德沃德指,華府早於前年夏天,即喬治布殊公布攻伊決定前半年已秘密作開戰準備,包括在科威特翻新軍用機場和油管,他更膽大包天暗中挪用自國會撥給阿富汗戰爭和反恐戰軍費七億美元(近五十五億港元)用於出兵伊拉克,把「國會完全蒙在鼓裏」。
暗事又不止一宗。伍德沃德指出,喬治布殊借助家族和沙地駐美大使班達爾親王私交甚篤,令沙地寫保單在美國十一月大選前提高石油產量,壓低原油價格至二十二至二十八美元一桶,刺激美國經濟,替喬治布殊造勢。而且攻伊是喬治布殊的一人決策,班達爾獲副總統切尼展示攻伊計劃,比起國務卿鮑威爾等白宮高官,更早知道出兵伊拉克的決定,鮑卿給擠出決策圈,跟切尼交惡。
對於伍德沃德的爆炸性指控,白宮周一連忙否認,但用詞可圈可點。就擅自挪用軍費,白宮否認違法,卻說統率阿富汗和伊戰的總司令弗蘭克斯「有權整體運用國會撥款」。至於油價,白宮承認沙地最近承諾把油價控制在每桶二十二至二十八美元水平,但否認有「秘密協議」。
就被指和切尼交惡,鮑卿周一親自解話說與切尼關係「絕佳」,又否認書中指他自願支持攻伊,沒有被排擠在決策圈外。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周日也開腔否認伍德沃德指布殊早於去年一月已決定攻伊。
白宮出動高層解話,一個原因是伍德沃德的指控不是「順口開河」,他是在白宮下令高官開腔協助下寫成新書,他共訪問了七十五人,喬治布殊是其中之一,更是引用名字的。但諷刺地,白宮官員就這樣把攻伊的瘡疤展現人前,引起強烈迴響。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