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英軍潛艇瞭望標誌大潭無字石碑

短線遊:
英軍潛艇瞭望標誌大潭無字石碑

石碑無字,怪!大潭有兩塊無字石碑,一塊位於石碑山山頂,另一塊位於紅山半島對出,傳說兩碑俱是潛艇的瞭望標誌,兩碑相對中點則是大潭港最深水處,不知是否屬實,一於起行看個究竟。

記者:戴維浩 
攝影:楊錦文 模特兒:Man(Space2)

入水塘穿叢林小徑
大潭水塘道起步,過大潭水塘、中塘,英式石橋縱橫連貫水塘,猶如置身歐陸。快步行,1小時可到柏架山道和大潭水塘道交滙點,離開石屎路再接港島徑第6段,經黃土叢林小徑迂迴下山,下過雨後,林蔭道變得更濕滑,算Man身手敏捷,也得步步為營,過小木橋行15分鐘,廣闊的大潭港現於眼前。

大潭港風平浪靜
離開港島徑第6段,沿大潭道向香港國際學校方向下走港灣海堤,20分鐘至一古式建築的抽水站,應是二戰前建築物,本想過抽水站,然後綑邊尋紅山半島對出的石碑,不過道路封阻,只得折返海堤,向港島徑第7段進發,折返也好,大潭港風平浪靜,遠處偶有十數白鷺翻飛,好一個景色優美的寧靜港灣。

水塘主壩92年歷史
花20分鐘折返至大潭篤水塘主壩,水壩高約60米,仰望感其雄偉。離開水壩,上梯級回望大潭道,見剛才的水壩原來是行車道,狹小壩道上單線雙程行車,來往大型車輛不能並行,畢竟大潭篤水塘主壩建於1912年,差不多有百年歷史,興建時沒有顧及現今交通須要。
續沿大潭道走向港島徑第7段,入徑沿引水道向石碑山前進,道旁沼澤時有白鷺藏身,Man一聲大喊:「好大隻雀呀!」樹頂上的白鷺聞聲驚叫遠飛,發出沙啞難聽的鳴叫,剛才白鷺覓食、飛翔、休息等舉止高雅的形象全都破滅了。

■中途遇一小木橋,附近有告示牌警告遊人別捕捉野生龜隻,違者罰款10萬。

紅磚屋抽水站,古式建築,惜已封路,不能過抽水站尋石碑。

■大潭港一片平靜,不見潛艇,只有大小遊艇。

無字石碑8米高
邊行邊賞景,1小時左右來到石碑山山腳,過小橋上黃土碎石狹道,徑旁長滿野蕨,碎石崩塌,野草絆腳,登山行程更覺艱辛,回頭眺望大潭港及水塘景色,大潭正是一個岬角,難怪風平浪靜。
45分鐘到山頂,見前方樹叢有一石柱露頭,Man說:「終於到喇!」一輪快步至石碑,繞石碑研究,估計高約8米,碑上無字,呈方形,有碑帽、基座,碑以石建,外塑水泥,聳立山頂。傳說此碑有軍事用途,二次大戰期間,英國潛艇駐防大潭港,以此碑與紅山半島對出的石碑作潛艇瞭望的標誌,兩碑相對中點,就是大潭港最深水處。Man推理:「邊處有潛艇?遊艇就大把!」下望大潭港,水不太深,停泊大小遊艇,淺水處海水見底,估計可供潛艇停泊的可能性不大。

■大潭水塘始建於1882年,分上水塘、中水塘、副水塘、篤水塘。

■上水大潭篤水塘主壩,壩上狹窄卻有單線對開雙程行車,可在上面眺望大潭一帶風景。

■巨型石碑,單是基座已高過人。

東丫村眺望對岸石碑
看過石碑,下山出石澳道,沿車道續行45分鐘來到東丫村村口,下石級入村,可清楚看見對岸石碑,碑上同樣無字。入村方知村莊已廢,村莊近海濱之處有一小渡頭,渡頭上有一與灣仔峽和黃泥涌峽相類似的英式碉堡,看來大潭港是昔日英軍軍事用地,實大有可能。

■九徑山下望寬闊的大潭篤水塘,寧謐非常。

■登山,高處回望大潭港,可見水深有限。

■遙望紅山半島石碑(紅圈示),惜無路靠近,只能對岸遙望。

■村內渡頭前的碉堡,內已空無一物。

■碉堡旁又有一槍堡,東丫村未清拆前,似有人曾住過。

醫肚站
回到筲箕灣已是三點三,因利乘便,到一間有三四十年歷史的冰室吃個下午茶,一嘗這兒出名的菠蘿油,果然牛油香口、麵包爽脆,邊吃邊與友人暢談旅程趣事,身體勞累全忘記了。
南龍冰室(25600844)
地址:香港筲箕灣金華街15號

■魚蛋米連凍奶茶$18,菠蘿油$5。

交通
去程:中環交易廣場乘61號城巴($5.3)至大潭水塘道,黃泥涌峽道交通交滙處下車。
回程:東丫村出石澳道乘9號新巴($6.5),返回筲箕灣巴士總站。
行程:約6小時

旅程參考:天地同行(http://home.netvigator.com/~veo/h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