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即將向立法會解釋「與民爭利」指控的貿易發展局,其總裁施祖祥昨會見傳媒,披露更多數據以作抗辯。他說截至3月底,該局全年度共主辦了20場展覽活動,估計為本港帶來16億元額外商務旅遊收益。
施祖祥解釋,去年度貿發局舉辦的展覽活動,吸引逾16萬海外買家及參展商來港,按每人平均在港消費1萬元計,相當於為港帶來16億元收益。
本周五他要再次出席立法會討論貿發局「與民爭利」的議案,他對此表示「無奈」,因為這已是第3次就同一題目到立法會解說。
今次的議案,是由於有私營展覽商質疑該局今年再辦暑假家居禮品展,是與民爭利所引發。去年,貿發局因應「沙士」事件,將一向於4月舉行的家居禮品展一拆為二,7月再辦玩具及禮品展。
施祖祥重申,貿發局舉辦的展覽活動,大部份已有20至30年歷史,不明白為何今日仍有展覽商質疑該局搞展覽活動的角色,「有點無理取鬧」。
此外,他說全球像貿發局這類貿易推廣組織均有參與舉辦展覽活動,以推動當地的貿易業務,扮演「為民爭利」的角色。
貿發局以協助中小企業拓展外貿市場為主,對於暑假兼辦針對本地內部消費的書展和食品展,他解釋由於期內展覽活動較少,該局固定開支卻維持不變,為善用資源有需要搞活動;且有關活動很成功,已成為港人年度社會活動。
他亦提及政府本年度對貿發局的撥款將減少5%,至3.5億元,相當於該局本年度經營開支約25%。
另外,貿發局同時公布,上周結束的首屆春季電子展,吸引近2000家參展商及3.9萬名世界各地買家;將於7月增辦的夏季玩具及禮品展,至今已有1000家參展商,數據反映加開該次展會的決定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