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區食肆林立,選擇五花八門,但都予人大路大眾化,換句話說即質素接受但無甚驚喜。然而如果現在欲加入戰團,要後浪推前浪,就必須大包圍同時玩創新,好像開業只有一個月的滬湘好和小百合為例,兩舖打通為一舖,分別賣京川滬湘名菜和焗飯為主。
記者:李湘虹 攝影:陳陶鈞
初聽「滬湘好」和「小百合」兩個名字時,真是大纜扯不在一起。原來相鄰二店是打通,同屬一個老闆,前者做京川滬湘四系外省菜,名字諧音「互相好」;後者以西餐焗飯為主,寓意「人人都合適」。
餐廳經理何先生說:「我們老闆以前做開粵菜館,想搞一些特色菜,於是一邊做外省菜,另一邊做焗飯、甜品等。為了突圍而出,我們不同菜系合共20多個師傅,會交流意見設計一些融合不同菜系的菜式。西餐不同廚房會在焗飯飯底搞搞新意思。客人可同時吃兩邊菜式,也可今次試中菜,下次試西餐,總之一網打盡,挑戰這個傳說無人能做得生的舖位。」
這個手揸骨源於京燒羊排,但因為羊不是人人能夠接受,於是改為豬肘上一條肉骨。特別之處是那一盅金黃醬汁:汁底是西式串燒沙嗲汁,再配以花椒和其他香料調校出湘菜的麻辣,集合中西的香辣風味。
古老故事:話說有道菜以超勁辣汁煮貝類,辣得連藏身殼裏的貝肉也被迫要走出來,成了一道「走出殼」的菜式。師傅就試做這菜,要令煮汁時旁人也受不住辣味而離開,但食落辣汁香噴噴,螺肉和蜆肉鮮甜爽口,佐酒一流。
慈禧賽螃蟹 (後)$52
不同一般的水煮魚片,師傅特別以京式做法收水,使川汁更加濃稠,而新鮮桂花魚魚片肉厚肥美,愈食愈開胃。師傅怕客人不敢吃半生蛋黃的賽螃蟹,換來蟹子放面,配以瑤柱和蛋白絲,味道和口感幾可亂真。
香港自家品牌菜,以大澳的蝦醬,配以肉鬆、四季豆炒飯底,貪其煙韌甘香,上面是日式照燒汁做的煎銀鱈魚,有柯打時再一起焗,做出這個富本土特色名稱的自創焗飯。(連餐湯、飲品)
又是Fusion菜。最上層是粒粒南瓜肉做的南瓜茸忌廉汁,中層是大塊豬扒,飯底是鹹魚雞粒時蔬炒飯,層層有驚喜,各有特色,最適合我這類貪心貪新鮮的人。(連餐湯、飲品)
滬湘好?小百合(24936698)
地址:荃灣西樓角道170-184號華都中心地下1A(商場內入口?三棟屋博物館對面)
營業時間:11:00am-11:00pm(星期一至六);10:00am-11:00pm(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滬湘好);7:00am-12:00mn(小百合)
座位:220個(滬湘好)80個(小百合)
交通:荃灣地鐵站三棟屋博物館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