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港股先升後跌,周二假後復市,升勢不錯,恒指重上13000點,但接下來的兩天,就突然莫名其妙地大跌,到周五總算喘定。
在牛市中期,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首先,牛市的起因是美國不斷地減息、減稅而刺激出來的,但是,美國息率已經低至減無可減,今後肯定只會加,不會再減,因此每個投資者都會犯上「加息敏感症」,神經兮兮地擔心甚麼時候會加息。投資者這種擔心行為就成了大炒家、大戶利用來炒賣期指的最佳藉口,當大戶想㩒低期指時,只要大量沽貨,再散發可能會加息的所謂專家分析的消息,股市就會出現大調整,再配合斬倉行動,跌勢就加快了。
實際上,人人都明白,美國遲早會加息,問題只是幾時會加。至今為止,我依然相信美國不會在總統大選前加息,不加息的原因中,最多人談論的是不想在總統選舉前加息而影響布殊連任的機會,但另一原因也相當重要,就是美國至今沒有通脹壓力。
如果美國的通脹率真的很高,聯儲局就算犯着得罪布殊,也不得不加息,1988年美國總統選舉就是最佳例子,當年,美國經濟蓬勃發展,通脹率升高,結果,當年格林斯潘果斷地在總統選舉前的兩個月加息。當年的格林斯潘留任至今,歷經列根、老布殊、克林頓、小布殊等4任總統,在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都吃得開,自有過人之處。而1988年的加息,並沒有為共和黨帶來災難,老布殊成功地接替同是共和黨的列根擔任美國總統。因此,我認為加不加息,通脹率是另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只要美國沒有出現連續性的、明顯的通脹,其他經濟數據不論再好、再強,都不會構成加息的。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