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證監會一直希望將港交所(388)的投資者個人戶口服務普及化,以減低客戶股票被非法挪用的機會,但港交所則擔心成本效益問題。港交所結算業務單位主管盛善祥表示,將於第三季首先推出經改良的投資者戶口服務,若能吸引更多投資者使用,才會考慮斥資改革整個系統。
盛善祥接受訪問時表示,目前只有1.3萬個已登記的投資者個人戶口,其中三成更從未使用。他認為這是由於現行操作不方便,因為未能做到最理想的「一條龍」服務模式,即只須發出一個指示便可完成交收。按目前規定,個人戶口客戶要調動放在中央結算戶口的股票進行買賣,須向中央結算發出交收指示,客戶的經紀同時要發出確認指示,才可將股票轉往該經紀,再由經紀替其交收,過程繁複。
盛善祥指出,第一步是在運用較少成本下改良系統,新構思是減省經紀確認的程序,客戶只須向中央登記列出經常交易的指定經紀名單,便可不須經紀發出確認指示。另一方面,港交所也計劃延長投資者戶口網上交易的操作時間,至每星期全日24小時全天候運作,方便客戶隨時發出交易指示,至於現時網上戶口要透過郵政署的電子證書操作,日後可簡化至只須身份證號碼配以個人密碼,便可作網上交易。
他預計,上述改良措施成本少於1000萬元,若要做到一條龍服務的成本則數以千萬元計,故要視乎首階段措施能否增加用戶數量,達致成本效益,才決定是否值得花費巨資改革整個系統。
至於另一需要耗費巨資發展的證券無紙化市場系統,盛善祥表示,去年的諮詢共接獲20多份回應,其中對建議中的分立登記冊模式有疑慮,擔心訂出股份登記公司與中央結算兩份名冊,會出現不配對的問題;市場意見又質疑無紙化後股東只獲發持股編號,可能有保安漏洞。他說,會修訂上述建議,5月中發出諮詢總結,現正研究一個將改動減至最低的模式,令經紀不用擔心成本問題。由於涉及修改法例,他預計明年初才着手改例,以配合推行實物股票無紙化。
對於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去年中提出,研究合併旗下3家結算所,盛善祥指出,衍生產品市場結算及交收系統(DCASS)在本月6日,成功融合期貨及期權的結算交收系統,已為當中期貨及期權兩家結算所合併踏出第一步,但亦要視乎市場需要才考慮會否合併;至於要再融合現貨市場的中央結算,他說困難度較大,因為中央結算與期貨及期權的風險管理考慮不同,三者的成交額、抵押品及保證金有異,故須仔細分析,沒有必要強行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