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午飯都吃同一家供應商的飯盒,菜單千篇一律,即使天天食魚翅都感到厭悶,尤其是追求新鮮的年輕人。程理機想出,聯絡不同供應商為學童供應午膳,增加選擇。既有好的生意概念,學生午餐市場亦有龐大發展潛力,眼前最大難題是如何衝破出名「奄尖」的學校及家長這一關。名不經傳的「新丁」,欲在學校午膳市場分一杯羹,並非易事。程理機說:「曾經有學校同我講,我點解要做白老鼠?」
程理機99年辭去電視廣播公司(TVB)廣告時段銷售員職位,全身投入學童午餐飯盒的生意。他說:「幾年前小學逐步推行全日制,當中只要一半學生訂午餐飯盒,就即係有幾十萬學生市場有待開發」。
於是他花費3000元,請了數名大學生扮家長,打電話到學校問午餐飯盒價錢及供應商資料。在00年5月「午餐共和國」正式創立。程理機認為,消費者每天吃着同一供應商的飯盒,缺乏選擇餘地,所以想出將食品供應的工序外判予不同供應商,「就好似Nike,將波鞋外判予其他生產商製造」。
程理機說:「供應商只是用剩餘的生產力,不用增加人手,又可減低固定成本」,就是憑着這個概念,午餐共和國向一些從沒有從事學童飯盒的食肆,包括西班牙餐廳ELCID、鼎泰豐,甚至麥當勞等商談合作。
兼職員工致電不同食肆找供應商,「以麥當勞為例,我哋搵到佢香港總公司,coldcall(突擊致電)講出我哋諗法,佢哋都要研究一輪,先搵到合適嘅同事同我哋傾」。雖然食肆多了額外的生意,但亦有食肆認為午餐共和國只是「搞gimmick(噱頭),唔長久」,拒絕合作。首年午餐共和國跟8家供應商簽訂合作協議,第一間是開心集團。
對程理機而言,真正面對挑戰是找顧客,「我最需要就係約到學校,同佢哋當面傾,所以我請parttime同我不斷打電話約學校」,起初成效不大,「我後來用100蚊1個call,只要成功約到時間傾,我都畀100蚊」,結果程理機聘請到一個精明的大學生,幫他約到180個造訪機會,「佢咁就賺咗萬八蚊」。至於這個學生有甚麼絕招可以賺這筆錢,程理機表示,連他也不知道。
程理機說,學校在面談時,一般會要求確定該公司是否有牌照,並要求知道提供食品的類型、價錢,要求試食等。結果程理機簽成第一家學校──葵涌智障學校,「間學校學生太少,所以搵唔到大集團肯供應午餐」。不過,找到第一個顧客,不但沒有令程理機放下心頭大石,反而令他更擔心,「得1間學校,但我哋有8間供應商」。
他採用漁翁撒網方法,「最緊要個pool夠大,每日去10間學校,朝6晚6」。
現時午餐共和國共有32家供應商,每天為32家學校約1萬名學生提供午餐飯盒,但程理機仍面對難題,「一年365日,學生需要在學校食飯的日子只有約150日」,其他日子怎麼辦?午餐共和國相對其他供應商的優勢,是已將所有工作包括食物供應同車隊外判,降低成本,但程理機認為,生意網絡仍需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