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力扼殺香港民主

北京全力扼殺香港民主

佛訥(EdFeulner)

「一國兩制」的意義愈來愈清楚:香港市民能否自決,全視乎北京的中國政府是否批准,而且北京亦會決定港人怎樣行使該等權力。

以上是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最近一項決定的要點。本來根據《基本法》,人大只負責審批有關香港的重大決定。但人大常委會現在卻有權預先界定香港可以提交哪些改革。所以,即使香港的行政長官理論上有權建議改革政制,以後他卻要先請示北京。
可以說,九七年香港政權移交的時候,英國以至全世界也沒有想過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時我們以為《基本法》會保護香港市民。中國聲稱香港「將享有高度自治」,承諾五十年內不會改變該法律。
當時這番話叫人樂觀。畢竟《基本法》表明,香港普選是「最終目標」。雖然現任特首是北京親自挑選,但香港政制已經有一些民主成份。多年來,市民都可以透過直接選舉,選出部份議員。今年九月,他們會選出三十位立法會議員。專業界別及商界在北京壓力下,將會選出餘下三十名議席,與民選席位旗鼓相當。當然,假如人大決定降低直選議員的比例,務求令北京更佔上風,又作別論。

《基本法》原本容許香港市民不遲於二○○七年普選特首,以及不遲於二○○八年實行立法會全面普選。但北京現在清楚表明,到時不會有全面民主。此外,無論香港打算甚麼時候推行民主,也要先取得中國的共黨政府批准。我們所有人一樣料不到會有這種做法。
正如美國國務院最近說道:「一個完全自主、開放、法治的社會是維護香港繁榮和穩定的關鍵。因此,美國堅決支持香港人民要求在香港實行民主、選舉改革和普選的願望。允許香港人民決定憲政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具有重要意義。」
至於繁榮,在英國移交政權之前及之後,香港連續十年在「傳統基金會」及《紐約時報》公布的「經濟自由指標」高踞首位。這個前殖民地在那段時期起碼享有部份民主,並非巧合。有民主就有自由,連帶推動經濟發展。

在「經濟自由指標」佔前十名的地方,政府都有民意代表,與中國大陸成為對比:該國人民不能過問政府政策、「大致自由」的經濟排名一百二十八、國內生產總值除以人口,只有九百二十五美元,相比香港的自由經濟,連二十五分一也不到。
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同樣會令台灣不以為然。
中國大陸堅稱該島是「叛亂省分」。多年來,北京不斷統戰台灣。事實上,「一國兩制」模式本來是為台灣度身訂製的,中國後來才決定把它用於香港。
台灣的民選政府一直對「一國兩制」模式抱有疑慮,現已證實不是杞人憂天。台灣人畢竟看到,北京忌憚民主政制而且會盡力加以扼殺──包括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精神及根本闡釋,無視於該文件獲舉世支持並由聯合國正式記錄在案。
自由民主的重要毋庸置疑,同時也深受擁戴。香港的民意調查顯示,絕大部份人希望實行直選,而且愈快愈好。在民主制度下,唯一輸家是中國少數寡頭領導人。他們知道,如果民眾得以挑選自己的領袖,他們就會失勢。
香港應當引領中國大陸邁向民主及自由,而不是眼睜睜地看着本身的自由受北京限制。可是,目前香港似乎走向「一國個半制」這條每下愈況的道路。
……………………………………………………
作者為美國傳統基金會(TheHeritageFoundation)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