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利息收入減少,令銀行業過去數年在商業銀行業務競爭激烈,恒生銀行(011)商業銀行部門,過去三年稅前溢利大致平穩,去年升幅約6%,至11.77億元。
展望未來數年,該部門部署區域性發展,希望帶動利息及非利息收入上雙雙增加,各佔收入的一半,主要貸款項目如貿易融資、商業和物業按揭等貸款,則可望維持增長。
恒生去年調整內部組織,其中在商業銀行方面,便是將澳門和內地業務與本港業務整合在一起。恒生銀行副總經理兼商業銀行業務主管譚偉雄接受訪問時指出,上述重組對該部門日後發展有正面作用,有助內部溝通、加強相互配合。
事實上,在激烈競爭之下,本港銀行的商業銀行部門向區域性發展,已是今天的出路。他不認為,香港商業銀行市場已經飽和,但「生意空間,取決於港商的生意範圍和香港人突破地域的能力,這便是發展空間,因為銀行是服務這些人,因此商機也從中製造出來。」
他又說,在香港以外,恒生也積極發展內地生意。該部門在內地的貸款有兩位數增長,希望今年增長持續。同時,該行仍陸續增加內地人手,去年增幅便達50%,今年仍會繼續增加。另外,該行去年12月中開設澳門分行,相信澳門業務短期內佔貸款額的比例,仍遠低於內地業務,但對整體配套具備重要配合作用。
整體業務而言,貿易融資仍為商業銀行部門的核心,目前佔貸款組合三至四成,過去三年累積有兩位數增長;在非利息收入中,貿易融資相關的也佔大部份。
展望中期發展,貿易融資可望維持增長,增幅則要視乎區內出入口狀況而定,但不諱言,雖然經濟復甦氣氛正濃,但仍有不明朗因素,尤其是內地,「原料和燃料價格高漲,而內地個別地區則出現缺電問題……增長是肯定的,但速度則很難估計。」
另外,該部門物業按揭過去三年中有兩位數增長,商業貸款更翻了一番,兩者目前共佔貸款組合約一半,他預料,未來數年仍會繼續增長。
譚偉雄認為,本港銀根寬鬆,令競爭激烈,因此恒生商業銀行部門與其他銀行業務一樣,息差收入出現很大壓力,但不肯透露息差收窄情況,只重申,今年會保持平穩。另方面,非利息收入過去三年累積增加約19.3%,其中貿易融資相關的服務費用佔大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