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加息及中國金融政策進一步收緊,令市場擔心股市上升空間減少,引至沽售浪潮(按:筆者下周會從市場行為角度分析為何加息令上升空間減少促成獲利潮)。恒指已下破12400(afractal,突破位),下跌動力將會加劇,下周波幅將徘徊於11900至12500之間,即使因超賣而見輕微反彈,投資者應留意阻力位已下調至12550-12650水平,調整周期底部料見於11500至11700之間(03年10至11月之平台區)。
筆者建議短炒人士應忍耐,在跌市中尋找上升股份非常困難,往往是得不償失,應待大市(大市料會繼續向下)出現見底訊號才再考慮,特別是期貨炒家不要逆市入貨,期貨炒家應先沽後揸或持有淡倉,新入市之人士應選擇趁反彈至12550時沽貨,以上破12750作止蝕。
中線投資者也應忍耐,因每次反彈均受限制,12000水平是心理支持位,支持不大,預料強勁買盤見於11500至11700之間。
國企指數本周已跌近8%,預料國企股見進一步沽壓,因其價格於現水平不吸引,已反映公司於03及04年之強勁業績,建議投資者沽出國企股。
政府即將推出五隧一橋的債券,市場預計年期由3年至7年不等,票面息率由約2.7至4.3厘。現階段銀行存款息率接近零息,政府債券看似非常吸引,但是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時可從以下角度考慮:
(1)如果本身完全不熟悉股票投資,只相信銀行存款,此類人士便是買入債券的最適合人選,因為此債券的信貸風險非常低,唯一不同的是資金的流動性比銀行存款低(註:投資者一般應持有債券直至到期日,如果中途退出,可能要承受債券價格下跌的風險,包括買賣差價的損失,縱使有二手市場可供提早套現,但也會造成資本損失)。
(2)如果只是想將投資組合作資金分散,買入一些債券未嘗不是一件適當的事,雖然有人認為息口已見底,回升機會大,所以現時買入債券是不適當,但是,從分散風險或資產分布角度,現時買入債券時可參考以下做法:
甲:以等額投資,例如每張債券投資5萬元;
乙:買入不同年期的債券,例如3年及5年。
以上做法的好處包括較長年期的債券提供較高的息口,較短期的債券提高資金運用的靈活性,達到將年期及利率分散的目的。如果多留下一筆資金,認購日後政府或其他機構發行的債券,這便是一個適合保守投資者的良好投資方法。
當投資股票時,我們要作分散,債券也一樣,倘若你只持有30年的債券,其實風險是相當高的,這不是指信貸風險,而是利率風險(30年可以出現很多次的利率大上大落)。倘在組合中加入不同年期的債券便可以「平均」(smoothout)利率的波動,令依賴利息收入的人士有較穩定的收入。簡言之,筆者建議沒債券在手、連本地公用股也不熟悉的人士認購,支持政府,留港愛港!
李錦 新鴻基證券策略師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