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學家EricHobsbawm幾年前跟意大利名記者AntonioPolito就冷戰後的世界局勢作了多次對談,對談的紀錄並輯成"TheNewCentury"一書。這本小書雖然不像"AgeofExtremes"、"TheAgeofEmpire"等Hobsbawm的名著那樣矚目,但Hobsbawm在對談中提出的一些觀察、提出的一些分析卻依然非常獨到、卻依然非常有預見力。
例如Hobsbawm在書中提到,冷戰後出現的其中一個獨特現象就是私人軍隊、私人武裝愈來愈普及。他說,不管是在哥倫比亞、非洲或中亞地區都出現很多不隸屬國家或地區的私人軍隊,他們有的為毒梟賣命、有的為教派首腦出力、有的甚至是個別領袖的私人軍隊,再加上冷戰過後大量武器流入黑市市場讓「有心人」輕易購買得到。
結果在世界很多不同的角落都出現軍閥割據、游擊戰頻仍以至教派互相攻伐的情況。對Hobsbawm來說,這樣的發展扭轉了自十七世紀以來由國家壟斷武力、壟斷軍事力量的趨勢。
只要看看現時中東、中亞很多國家的情況就可以看到,由Hobsbawm所描述的現象的確愈來愈普遍。阿富汗境內不管是在塔利班政權倒台前或倒台後,都充滿着各種由私人擁有的軍隊及武裝力量,協助美國推翻塔利班政權的北方聯盟就主要是私人軍隊、軍閥的組合。而現在在伊拉克出現的很多游擊隊或反美武裝力量,其實也屬於同樣的產物、其實也屬於一種私人軍隊。例如在費盧杰多次向美軍偷襲的游擊隊就是什葉派教士薩德爾的私人軍隊。這些私人軍隊規模雖然不大,但由於他們分散在不同地區,由不同的私人或教派控制,要對付他們或清剿他們將比對付政府的正規軍隊困難得多、需要的時間長得多。
事實上目前美軍在伊拉克遇到的難題正是敵人太多、太分散,以至美軍雖然在人數及武器質量上均佔優,也無法有效控制伊拉克國內的秩序,甚至陷於停不了的狙擊、停不了的偷襲中。昨天美國國防部更因此而被迫宣布增加留駐在伊拉克的美軍人數到超過十三萬,以應付頻密的偷襲及伏擊。
也許大國的領袖包括美國政府高層都應好好讀一讀EricHobsbawm的這本小書,以提醒他們在介入其他國家的內部衝突或糾紛時要知道,他們要面對的不再是過去幾百年來習以為常的有組織武裝抵抗力量或軍隊,而是誰也無法駕馭的大量私人軍隊、私人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