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泰
謀略的運用有「正」、「奇」之分。就北京對台謀略而言,要做到軟功夫到家、硬措施到位,這是謀略的「正」的一面,必須假以時日。目前台獨發軔在即,時不我待,是運用謀略「奇」的一面的時機了。
如果北京宣布停辦奧運會,可以給予台灣民眾一個重大的理性啟示或心理震蕩,而且能給美國政府以有力的說詞,向台北施加更大的壓力。北京宣示這一決定之後,必然會在國內外造成聯鎖反應。下面分析一下北京宣示該決定以後可能產生的影響:第一,停辦奧運,是大陸可以自行決定的內部事務,實為積極,卻貌似消極,與準備用武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繫。
外界沒有理由將這一決定斷然視同北京已經決心訴諸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北京堅持舉辦奧運,外界的解讀只能是大陸在○八年之前極不可能對台獨用武,實際上是作繭自縛;相反,如果北京宣示停辦奧運,外界的解讀無疑是在做切實準備,以應付不測事件,這就束縛住台獨的手腳。主客易位,優劣立判。
這一決定留給外界的印象不外是,首先,北京針對台獨挑釁性的行動,迫不得已才作出這一決定;其次,今後大陸對台海事態的因應措施是被動的,視台獨的行為而定。如果台獨不逾越底線,根本不會發生甚麼事端;假如台獨敢於鋌而走險,或者美、日等國不計得失貿然給予支持,後果「尊駕自負」。此舉無異把球踢給了台灣和美國、日本等國家,也會加劇台獨同這些國家之間的矛盾。
第二,這一決定也提供美國加大對台獨施壓的藉口。北京有言在先,「勿謂言之不預也」。美國解讀北京這一決定以後,必定對北京絕不容忍台獨的決心有更深的體認,也將正視對台獨放任自流最終將損害本國的戰略利益。對此,美國可能對蓄勢待發的台獨作出履及劍及的誡懲。
第三,台獨中堅人士屢次對台灣民眾解讀,大陸在○八年舉辦奧運之前不會對台獨用武。北京停辦奧運不啻給予這一說法以有力的駁斥。台灣穩健派早先屢次促請民眾正視大陸可能對台獨用武,如今可以援引北京這一決定以印證其說法的正確性。對日益高漲的台獨呼聲,多數台灣民眾會三思:究竟是支持戰爭還是支持和平?
第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對台獨聽之任之,台獨各派系在年底舉行的立法委員改選中極可能會大幅勝出,立法院內政黨結構改觀,台獨在接踵而來的修憲過程中必定獲得成功,屆時離開公開台獨就只差咫尺了。北京停辦奧運之舉傳遞的信息,對台獨宣傳大陸不可能在○八年之前對台獨用武的迷夢無異一個打擊,對被綁上台獨戰車的台灣民眾也是一次明白的政策宣示。這項政策宣示直接有利於泛藍陣營在立法委員改選中的「卡位」,間接有利於挫敗民進黨綠化台灣全島的企圖,有利於挫敗其貫徹實行台獨時間表的步驟。
第五,這一決定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台灣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外資在商言商,甚麼地方不能賺錢,非要到台灣趟渾水?國外投資者視台灣為畏途,島內資金外逃,精英移民,台灣經濟逐漸趨於「陰乾」,這是可以預計的。不待於此,台北已經訴諸主動,同北京接洽談判了。應當指出,在短期內,這一情況可能也適用於大陸。然而兩岸政治、經濟體制畢竟不同,對外資的吸引力以及對衝擊的承受力也不一樣。
因此,這一決定對大陸、台灣經濟的衝擊力度是程度不等的。大陸作為外資從台灣撤離的受益者的可能性,也是不能完全排除的。
總之,北京宣布停辦奧運,應該是一系列對台革新政策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境外各界測試大陸是否有決心,與素以敢於豪賭著名的台獨進行較量的試金石,也可能是避免兩岸最終兵戎相見的代價不很大卻切實可行的途徑。
……………………………………………………
作者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