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對董建華存幻想

不應對董建華存幻想

林本利

中央政府以快刀斬亂麻的姿態,透過人大常委再次釋法,造成米已成炊的事實,將政改的主導權名正言順收歸中央。
其實香港市民對○七及○八年能否落實普選,早已期望不大。即使民意調查顯示有六成至八成市民支持全面普選,但市民相信可以在○七及○八年落實普選的比率卻十分低。
根據《基本法》附件規定,要修改○七年以後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方法,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批准或備案。只要人大常委最後不批准,或者不備案,政改也無法進行。
釋法後,變成由特首報請人大常委,經批准後才可提出政改草案,再由立法會全體議員表決。政改方案若得到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邏輯上特首和人大常委不會自打嘴巴,推翻之前已批准的政改方案。

故此,由附件中的立法會──特首──人大常委,變成釋法後的特首──人大常委──立法會,對最終結果完全沒有影響。政改方案若得不到人大常委批准,最後也無法落實。人大常委主動提出要釋法,可以說是提高了經濟效益,節省了政改的交易成本,避免港人耗費時間和精神去討論一些不會被中央批准的政改方案。
最可笑的就是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釋法後,政改的「啟動權」落在特首身上,他要珍惜機會,一顯身手,做一場好戲,為港人爭取合理的政改方案,藉此名垂青史。
這些人士,似乎對特首董建華的性格一無所知,對他過去六年多的施政完全不了解。特首過去的施政,不但遠離民意,甚至一再為了方便施政,製造和扭曲民意。不少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政務高官,三番四次提醒他,警告他,他仍舊是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最後甚至索性推行高官問責制,廢掉政務高官的權力。
特首九七年上台後,隨即「啟動」八萬五政策。當時有房屋官員指出房委會的生產能力無法應付龐大建屋量,但特首卻置若罔聞,並警告官員若建屋量不達指標,就要人頭落地。結果八萬五超標完成,但同時製造大量負資產、短樁和空置居屋。
特首之後還啟動了母語教學和創新科技政策,又啟動人大釋法,推翻終審庭關於居港權的「終局」判決。大躍進式的教育改革亦是由他啟動,抗炎總指揮一職,他又當仁不讓,重大決定由他拍板。

去年疫症過後,本地經濟仍然處於水深火熱之際,他竟然一意孤行,啟動《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程序。即使超過五十萬人上街反對急急為二十三條立法,他仍堅持如期立法。
特首啟動各項政策的結果如何?相信市民心中有數。觀乎他過去六年多的表現和政績,便知道他只會看重有錢人和有權勢的人的意見,絕不會正視和反映大部份港人的訴求。政改由特首啟動,恐怕最終又是慘淡收場,市民不應對他存有甚麼幻想。
……………………………………………………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