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選舉不會一日變天

九月選舉不會一日變天

盧子健

人大釋法,為香港人上了寶貴的一課,讓我們親自見識中國領導層對法治的觀念,以及中港關係的政治現實。
人大釋法亦讓香港人見識到中央的策略水平遠比特區政府為高。中央的策略是兩手並重,在「道德高地」(即誰有權話事)採用強硬態度後,在對話姿態採取柔性策略,使港人的抗爭意識無法形成。
目前多數港人在贊成於○七和○八年落實全面普選的同時,亦相信這個願望不會實現。以香港的民情,他們不會為無可能實現的事作出犧牲。
此外,香港的民主運動在社會的根從來都不深。香港民主派擅長的是媒介戰,可以在缺乏資源和龐大群眾基礎的劣勢下取得超乎本身實力的政治效應。換句話說,民主派不適宜打陣地戰和持久戰。在意識到短期內難以實現全面民主的情況下,民主派的運動戰能維持多久,不容太樂觀。
不過,在可見的將來,民主派有一個清晰的運動目標,爭取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盡量贏取議席,甚至是爭取到立法會內的多數議席,因而可以有力量否決政府的法案。

搞選舉當然想贏,但面對九月選舉,民主派在兩個問題上要小心定位。第一,不要不切實際地過份提高期望,否則選舉結果可能對民主運動的士氣帶來打擊。第二,對所謂否決力量不宜過份吹噓,以免引起中間地帶或游離人士的戒心。
近日有報道稱,有民主派人士認為有機會爭取三十個直選議席中的二十六個。這是一個頭腦發熱的願望。其實原來民主派爭取把親北京陣營的直選議席壓縮在每個選區只有一個的目標已是不切實際。以九龍東選區為例,上屆立法會選舉民建聯的票壓倒民主黨,約佔總投票的一半。今屆九龍東議席由四個增加至五個,只要民建聯能保住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的選票,便不難奪得兩席,因為剩餘下來的百分之六十五選票,很難剛好由四張民主派名單平均百分之十六分配取得。這只有是造票才可能出現的局面。
民主路長,民主派亦不必祈求一次選舉中變天。現在要研究的反而是,當民主派在議會內的議席增加後,如何可以運用這些議席來使民主運動在社會內植根。
不能否認的是,民主派現時在選舉中的良好形勢,不是因為市民對民主派有些甚麼特別好感,只不過是民主派的對立面——特區政府和親北京陣營——太差勁而已。但事物是動態的,這些保守力量不一定永遠都這樣差勁。他們的低潮為民主派提供了機會,但如何善用機會,也要看民主派本身的修行。
所以,擴大了在立法會內的議席後,民主派不能只強調有否決力量,可以借此來打擊政府。這一點只不過是實力,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個實力來為市民做事。
今年選舉會是政治掛帥,但也有不少市民也注重經濟和社會事務。民主派若能在這些問題上也建立民望,民主運動的道路才會愈走愈寬廣。
……………………………………………………
作者為公共事務顧問,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