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胡耀邦先生 - 陶傑

懷念胡耀邦先生 - 陶傑

今年是胡耀邦先生逝世十五周年。胡耀邦逝世的那年,才七十三歲,他因為開放共產黨內一點點民主和自由,遭受黨內保守派的攻擊,鬱鬱而終。胡耀邦是中國的第二個光緒皇帝,他有抱負,有識見,可惜生不逢時。中國的悲劇,劇本往往都是相似的。老百姓好不容易盼出了一個正直的年輕人當了皇帝,但他背後還有太上皇。
胡耀邦先生是一個好人。他率直而真誠,對世界的一切懷有一份童真的好奇心。一九八六年,胡耀邦訪問英國,他沒有像中國歷屆領袖一樣,到馬克思的墓前獻花,而是提出去莎士比亞的故鄉史特拉福參觀大文豪的故居。
到了莎翁的出生地,胡耀邦到處徜徉,他看見河邊的青草地上有兩個英國少女在看風景,他很高興,甩下了隨從,到青草地上坐下來,與兩個「鬼妹」閒談起來。這不是政客的表演,在那一刻,是真情的流露。胡耀邦年少時做過「紅小鬼」,沒有讀過多少書,他老來渴求知識。訪問英國,寧願去莎士比亞的故居,也不參謁共產黨的祖師馬克思的墓,這是一種重要的姿態。中國想與國際接軌,不止是向人家買幾架飛機,訂幾部電腦,而是學習人家的人文思想,有這樣胸襟的人,不是鄧小平,而是胡耀邦。

回國沒多久,胡耀邦就遇上了政治麻煩。當一個中國的兒皇帝是很悲苦的。胡耀邦遭到黨內老人的批鬥,鄧小平不再保護他,因為他率直地說過「擁護小平同志退下來的決定」︱︱胡耀邦太不會鑑貌辨色,中國式的馬屁術,他段數太低,他當了一輩子的共產黨,到底還是安徒生童話裏直言皇帝身上沒穿衣服的那個小孩。鄧小平離棄了他,同伴趙紫陽也沒有挺身相救。最後,胡耀邦在廁所裏「辦公」,因為心情抑鬱,影響了大腸的蠕動,憋着一口氣,就那麼硬挺了一下,激發出心臟病。胡耀邦死時的細節,也許永遠是「國家機密」,但我衷心希望,他不是倒在抽水馬桶邊猝死的,他是一個好人,好人應該有一個更體面的歸宿,就像英文說的:Hedeservesbetter。
後來就發生了驚動世界的那次「事件」。胡耀邦一死,趙紫陽也完了,如果不是鄧小平還腦筋清醒,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可能至此夭折。胡耀邦生前難展抱負,但願他的死卻在中國下一代的心頭埋下一顆種子︱︱真誠、磊落,加上一點點愛。十五年過去了,但願中國人還記得曾經有過這樣一位獨特的領袖,他一切優點,其實十分簡單,只因為他是一個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