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癬俗稱灰甲,是趾甲受到真菌感染而產生的病變,大多是由足癬直接傳染而來。甲癬和足癬同有傳染性,糖尿病、血氣不佳、多汗及穿不透氣鞋襪的人士最易患上甲癬。
甲癬可感染趾甲的甲板、甲床或甲母體處,約有八成是受皮癬菌感染,一成半是由酵母菌感染。甲癬也有分「遠端側緣甲下型」、「近端甲下型」、「白色淺表型」和「全甲板破壞型」。「近端甲下型」和「白色淺表型」分別感染趾甲的底部及表面。
初受到真菌感染的趾甲多起於趾甲遠端、兩側(即「遠端側緣甲下型」),甲板失去光澤,可呈灰色、白色、褐色或黃色,表面時有凹凸或溝紋。若不治療,甲板會增厚變形,趾甲前端往往積聚白色的粉末,可帶有異味,後期甲板會變得脆弱破裂,與甲床分離(即變成「全甲板破壞型」)。有時會導致附近的組織發炎,引發雙重的細菌感染。
甲癬的治療可單用或結合抗真菌口服藥物和外塗藥物。抗真菌口服藥物易使肝、腎臟的毒性積聚,長期服用會影響其功能,有一定的危險性。結合的治療比單一治療痊愈率高約三倍。外塗藥物(如羅霉樂抗癬甲油)能滲透趾甲角質層,深入甲床,殺死及抑制腐蝕在趾甲上的真菌,局限感染的範圍。此外,甲癬會使甲板增厚,應每星期使用趾甲銼銼薄趾甲,然後塗上抗甲癬藥物。
趾甲的生長速度慢,因此復原的時間往往多於六個月,並取決於患者的耐性。
此外,用藥要定時,趾甲痊愈後仍需繼續用藥一段時間,以免復發,足部的衞生亦不可忽視。
撰文:卓健足病診療師劉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