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園 - 鍾偉民

香港園 - 鍾偉民

澳門有好多地區名稱,都讓外人感到無厘頭,比方說,小店所在的「荷蘭園」,泰國人多如毛,但怎麼看,就是沒有甚麼荷蘭人、荷蘭屋,或者荷蘭園。
問人,總答:「是因為幾百年前,荷蘭人入侵,在這一帶建立家園。」然而,房子呢?就算過了幾百年,房子崩塌了,遺址,總有吧?怎麼荷蘭人不像葡萄牙人和法國人一樣留下「古蹟」,供自由行自由地踐踏?
讀報,才知道這荷蘭園,原來跟「荷蘭俘虜營」有點關係。三百八十年前,有「澳荷之役」,葡人侵澳四十多年後,荷蘭人對這方寸之地,也萌生了非份之想和覬覦之心,一六零一年,明萬曆二十九年,荷蘭屢次向明朝政府提出要求,要到澳門借地通商。明政府拒絕,荷人不死心,過了三年,就武力犯澳;一六二二年,再大舉來犯;結果,仍舊鎩羽,傷亡兩百多人。

澳葡大勝,除了將六月二十四日荷人敗走的日子定為「澳門城巿日」,這座島,從此更多了一條「得勝馬路」和一個「得勝公園」。荷蘭人,中看不中用,敗陣退走,竟還留下三百餘俘虜,讓人驅逼做苦役,修建炮台,鑄造軍器,東望洋炮台,據說,也是荷蘭人被逼蓋建,為我們留下這個不錯的風景點的。
荷蘭人不擅長打仗,但喜歡種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相傳荷蘭人雖然做了俘虜,但愛花惜花的脾性依舊,他們在俘虜營附近遍植花木,漸成園林,這就是「荷蘭園」名字的由來;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荷蘭人在這裏聚居做生意,所以得名。「做生意」之說太簡略,也不足信。我在這裏做生意,再聚幾個香港人在這裏做生意,將來,難道會改稱「香港園」?
「香港園」,「香港園」,我真的不希望「香港」這樣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