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會遊行並非「不穩定」

集會遊行並非「不穩定」

陸恭蕙

整個和平的七一大遊行被中方視為「不穩定」的象徵,更認為需要一個新政策去確保同樣事件將來不會再發生。
其實現時有兩件事值得我們仔細思考:一是人大釋法;二是「不穩定」或「亂」的概念,而香港與中國大陸對這兩件事的理解似乎有很大的分別。

憑藉人大主動釋法的舉動,北京看來已決定向香港施行一套新的政策:在人大於三月二十六日宣布解釋《基本法》兩項有關政改的條文之前,有關如何理解「一國論」和「愛國論」的爭拗已於香港輪流上演。
北京這樣做表現出它相信香港人已充份地理解和接受這個原則,就是北京為政改的最後決策者,和現在是應付「程序」的時候。
北京較早前對「愛國」的評論旨在提醒港人在○七/○八年並不是全面直選的適當時候,因為全面直選可能會選出不愛國的人。因此,香港政制發展必須以一個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以確保治港班子是以愛國者為主。
四十五條關注組與其他人士批評和關注人大釋法是變相修改《基本法》,而北京極有可能會以類似的權宜之計去干涉香港的高度自治和法律的實施。一直以來,釋法在香港是用來輔助立法,而並非純粹作澄清之用。
北京看來並非不察覺其具爭議的舉動,它現時從事拉攏香港的最優秀分子及公眾,使他們深信釋法是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雖然喬曉陽之行屬於友善和受到歡迎,但是釋法仍然為港人所關注。

令人憂慮的是喬曉陽稱將來可能進行更多釋法,憑藉釋法去處理政治事件亦是北京的新挑戰。因為北京從來不需使用此舉,或許政治正確的界線在大陸是眾所周知的。
在北京眼中,釋法是一種政治工具,去處理與大陸不同的法律及政治文化的香港事情。但頻繁地釋法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最終令北京的「一國兩制」自取滅亡。
從特首先向人大提交報告書尋求同意的新程序看,釋法已修改了《基本法》,使立法會不能在沒有人大初步同意下作出任何政改的建議。其實在《基本法》中,人大的參與只定於程序的最後階段,但釋法現已將它放在最前。
從種種迹象看來,特區在不久將來會撰寫一份有關為了更有效施政,而「需要」設立一套「改善政治體制」的報告書。雖然此舉只能笨拙地修補現時的制度,而非由全面投票代替。
報告書的準備、發表及於人大會議審議之際,香港人希望其意見會作考慮之用,所以特首的舉動和人大如何考慮事情,將會對香港人及其反應構成重大的影響。
雖然是這樣,香港人是十分克制的,大型的集會或遊行只是我們表達意見的其中一種方法,而絕對不是一種「不穩定」的表現。北京應記得七一遊行是完全和平的,與其他國家比較,如此和平及大型的上街遊行以宣洩對政府的強烈訴求是難得一見的。在遊行翌日,每個人都如常地返回工作崗位,由此來看,這都是自由及成熟的表現,而非「亂」。
……………………………………………………
作者為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和「《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關注組的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