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在輿論強烈反響下,拖拉至昨晚終公布聘請點算4.11反釋法大遊行人數的調查機構名稱,該間米嘉道資訊策略有限公司一直有為不同政府部門進行顧問報告,不過當局仍拒絕透露具體調查方法。多位統計學者繼續批評政府低估遊行人數是有政治目的,有市民則致電電台節目指摘政府「擘大眼講大話」。
民間人權陣線在遊行當日公布參與人數為二萬,較政府前日公布的七千六百二十七人,高出近兩倍。對於政府在公布遊行人數的同時,拒公布調查機構名稱,聽眾杜小姐昨早致電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對政府的處理手法表失望,「唔希望香港政府變到大陸政府咁樣講大話欺騙人民。」另一聽眾周先生當日旁觀遊行,指人數不只七千,他批評政府「擘大眼講大話」。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昨日下午四時許發聲明,指政府公布的遊行人數,似乎未有考慮中途進出遊行行列人流,屬低估數字。他促請政府承諾在所有參與者達五千人的大型群眾活動,都以相同方式統計參加人數,同時應與專業機構如香港統計學會及會計師公會等,制訂一套科學化點算方式,並向市民公開,即使由政府自行統計,也要交由比較獨立的部門如審計署、統計署負責。
面對公眾強烈質疑,中央政策組昨一直堅拒公開調查機構名稱,指是為了保障該機構日後進行同類工作時,免除外來壓力。但到晚上九時十六分,政府突然發出新聞稿,稱在取得有關機構的同意後,證實中央政策組是委託了米嘉道資訊策略有限公司點算遊行人數。但當局仍拒絕交代詳細統計方法,只稱有關調查的誤差率約百分之四,即最大誤差約三百人。
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學系高級講師葉兆輝質疑,政府選擇在遊行後多日才公布人數,令人感到是另有政治目的。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蘇鑰機指,以他統計去年7.1遊行人數的經驗,最理想的做法是透過問卷訪問遊行人士,而非單靠在遊行路線的兩個點進行人手點算。
有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指政府調查機構只在兩個地點數人頭,但民陣則在三個點統計人數,令人質疑政府數字;另一位非全職顧問陳竟明說會要求查看調查機構的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