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國經濟泡沫將要爆破? - 盧峯

蘋論:中國經濟泡沫將要爆破? - 盧峯

內地知名的《財經》雜誌在最新一期中刊登了一篇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寫的文章,分析目前中國經濟是否已出現投資過度,經濟高速增長無以為繼的情況。許小年援用了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明(PaulKrugman)「踢爆」亞洲經濟奇迹的分析架構,認為中國近幾年的確像亞洲其他新興經濟體那樣主要倚靠不斷增加投資以發展經濟,但這些投資的效益卻不斷下降,並可能已出現投資收益低於投資成本的惡劣情況。許小年認為,再增加投資、再提高投資的規模已不可能令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反而會令中國陷於經濟過熱的危機中。
許小年的觀點不能算新,但他在文中引述的數字卻相當有說服力。例如他指出中國目前投資佔GDP的比重已超過百分之四十,比南韓在九八年出現金融危機時的比例還要高,只是比五十年代末大躍進時期稍低而已。更可怕的是,投資的收益卻逐年下降,到去年開始更低至不足百分之四,比超過百分之五的銀行借貸利率還要低;換言之,投資收益根本彌補不了資金成本,擴大投資只會進一步增加虧損及浪費,並且令銀行壞帳不斷上升。這些情況,跟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很多亞洲新興經濟體包括南韓、泰國等的情況非常類似。若果南韓、泰國等先後因此而出現重大的經濟動盪,中國能否避過同樣的厄運實在是個疑問。
此外,投資過度、投資缺乏效益只是中國經濟其中一個大問題,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就是長期增長帶來盲目的樂觀情緒或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exuberance)。誰都看得到,經過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後,很多內地企業、政府部門及省市領導人都已把經濟增長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差別只是增長百分之七或是更高而已;此所以他們不管在規劃基建或生產規模時都以這個非常高的增長率為基礎,甚至層層加碼,務求計劃、規劃的規模比其他企業、其他省市都要大。只可惜經濟是有周期的、是有循環的,任何經濟體包括最有效率的經濟體都必然有起有落、都不可能只升不降。當中國經濟增長放慢或開始滑坡時,這些建基於樂觀經濟預期而作出的規劃及投資便成了毫無效益的「大白象」、便成了企業及政府的沉重負擔,甚至令中國的銀行體系背負比日本更難擺脫的不良貸款包袱。像這樣的危機,實在已到了不能不注視、不能不擔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