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愛護動物協會合作建議<br>康文署堅持捕殺維園流浪貓

不理愛護動物協會合作建議
康文署堅持捕殺維園流浪貓

【本報訊】流浪貓愈來愈多,港島維園內便有一百頭貓隻棲身,愛護動物協會一直爭取和康文署合作,為貓隻進行絕育手術,惟後者卻不加理會協會遂公開事件,希望尋求公眾支持,救救貓隻性命。 記者:謝穎詩

愛護動物協會發言人稱,去年一群義工發現維園有不少流浪貓隻,於是聯同義工在公園內進行貓隻領域護理計劃,即捕捉貓隻進行絕育手術,控制數量,但考慮到維園由康文署管理,故先聯絡對方,希望取得同意才展開計劃。
協會今年初開始和康文署接觸,但署方一直態度強硬,堅持不會接受有關建議。協會發言人稱,該署承認公園存在流浪貓數量過多的問題,亦曾收到市民投訴,所以必須將之宰殺。她指出,貓隻繁殖能力強,要控制牠們的數量,最有效又人道的方法是替牠們絕育。
不過,康文署卻堅持將捕獲的貓隻交予漁農自然護理署,被送到漁護署的貓隻雖然未致於即時處決,但動物團體均知道,流浪動物去了漁護署,被宰殺的居多。
協會發言人表示,該會建議的做法不花政府一分一毫,全由義工及善心人士捐款負責絕育手術費用,漁護署亦認同此做法,康文署卻不加理會。她又稱,義工們過去收集了四千名市民簽名,支持在維園實施貓隻數量控制計劃,她又稱,三、四月份是貓隻繁殖的發情期,期望康文署能及時網開一面,容許協會實行計劃。

沙士期間被人棄置
康文署發言人指出,維園出現的流浪貓,估計是沙士期間被市民棄置於公園內。她強調並沒有先捕後宰流浪貓,署方會將捕獲的貓隻交予漁護署,由漁護署決定是否適宜進行絕育手術,或以其他方式處理。
該署表示,愛護動物協會的計劃並不適宜在公眾遊樂場地進行,因為公園是社區的資源,貓隻在公園流浪,可能會鼓勵更多人士將貓隻棄置於維園,但署方不反對按動物協會的計劃,將貓隻捕捉,然後安置於其公眾遊樂場所地方進行管理。
註冊獸醫吳仲瑩指出,貓隻是天生的「殺手」,任何小動物如雀鳥,老鼠等都愛捕捉,若數量過多會確實有問題。他表示,從愛護動物的角度出發,替貓隻絕育是最有效及最人道的辦法。

港島維園內貓蹤處處,愛護動物協會估計園內有一百頭貓隻棲身。

港島維園內貓蹤處處,愛護動物協會估計園內有一百頭貓隻棲身。

港島維園內貓蹤處處,愛護動物協會估計園內有一百頭貓隻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