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當北京「護法」許崇德高調炮轟大批港人參與4.11反釋法大遊行,是不尊重中央之際,特區政府昨晚突然公布,經委託「專業研究機構」統計4.11遊行人數,發現平均只有七千六百多人參加,遠低於主辦團體民間人權陣線公布的二萬人,甚至推翻了警方統計得出的一萬之數。由於政府拒絕透露調查機構名稱,有學者質疑數據準確性,民陣發言人孔令瑜批評政府做法是想挑釁及抹黑遊行人士。 記者:莫劍弦、何文雯
在4.11「抗議釋法、爭取民主」大遊行舉行兩日後,港府昨晚突然發出新聞稿,指中央政策組委託了一間專業研究機構,就周日遊行人數進行統計,希望準確知道以遊行集會方式發表意見的市民人數。今次是港府首次以此方式統計參與公眾集會人數。
該機構分別在德輔道中恒生銀行大廈天橋及干諾道西天橋設立統計站點算人數,由下午三時四十五分至五時,每隔十五分鐘收集數據,以計算出平均值,估計在某一時段內的遊行人數。當局聲稱在兩個統計站所錄得參加者最高平均人數分別是七千四百九十二人及七千七百六十二人,以兩個統計站數據計算平均數,估計總遊行人數為七千六百二十七人。
對於有關人數較警方當日公布的一萬人為少,政府發言人昨指警方數字純屬維持人群秩序而作出的內部估計,由於主辦團體估計人數與警方差距甚大,所以嘗試以專業研究機構統計更準確的數據,日後會視乎情況決定是否再做,而按「一般做法」,當局不會透露調查機構名稱。
民陣對政府做法表示遺憾,強調遊行當日已派員分別在起點中區遮打花園、西港城及終點中聯辦點算人數,才得出二萬之數。曾多次就遊行人數作獨立統計的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則批評,港府公布的數據不專業,「連有乜限制、誤差都冇,重可以連個位數都計埋,我哋做開嘅都覺得得啖笑。」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指,此舉證明港人透過遊行表達的民意,對香港政治發展愈來愈重要。對政府指不公布調查機構名稱是「一般做法」,陳健民反駁:「邊個話㗎?我做咗廉署社區研究小組成員六年,每次委託外間機構做調查,都必須公布機構名稱。」他批評政府做法影響調查結果的公信力。
對於有關調查是由中央政策組委託研究機構進行,有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質疑中央政策組「不務正業」,「由7.1到今日,我哋冇傾過,亦從未有提出要點遊行人數,我哋工作係政策研究、做智囊,唔係同政府數人頭。」
另外,香港發展論壇召集人陳啟宗昨日表示,人大釋法是被部份港人「迫出來」的,因北京以往予香港高度自治,但之後總被「踢一腳」,他認為港人應反省及認識事實。里昂證券委託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蕙就釋法撰寫的報告指,北京想說服港人「釋法是為港人好」,現階段難預計釋法對政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