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電機股有投機概念

英之見:電機股有投機概念

國內又作出收緊銀根的措施,令原材料股份顯著回落。筆者誤打誤撞指出國企股高企欠吸引,主要是對於國企股大幅波動習以為常,所以這類政策措施,雖說是有點突然,但投資者理應有所戒備。
國企股大上大落的形象深入民心,所以縱使長線仍是向好,但估值方面一定存在折讓,以反映較高的風險。股價向上的動力,將主要是靠業績增長去推動,投資者已不易改變他們對國企股風險的評價。不過大上大落之中,支持位及阻力位都有漸漸上移的傾向,反映出投資者在避忌之餘,情緒是偏向樂觀。筆者長線仍看好國企股,除了認為經濟增長依然可望繼續吸引投資者之外,技術走勢也是理由之一。
其實不是所有國企股都是調控下的受害者,電機股份是有投機的價值。這些股份在國內電力短缺的利好形勢下,可以預計銷售增長會相當好,只是原料價格同時上升,而一向業績又乏善足陳,獲利能力未經證明,但原料價格預期回順,產品需求卻不會倒退,是目前的形勢中較有概念的股份類別。
原材料股份也不至一瀉如注,控制過度投資的風險,對上市公司長遠更加有利,大部份投資者都寧願軟着陸成功,勝過短期泡沫無限膨脹。
筆者不敢估計國企股的短期沽壓何時消化,但支持位很有可能維持上移的趨勢,即是可望守在上回的底部之上。
昨日中國電信(728)終於落實收購母公司資產的消息,其實較合理的做法是昨日停牌。行內人早已消息滿天飛,外國通訊社在下午4時之前,已打出相關的報道,資訊接收渠道較遜的小投資者,實在處於相當不利的位置。

不公平現象須正視
當然中電信波幅不外6%,但以這隻股份的規模,牽涉的資金已相當大,而且香港市場中短線投機者比例甚高,無謂製造不公平的現象。
監管當局應該反思昨日的案例。作為市場參與者,筆者是接受建制,在既成事實的環境中運作,但不公平的資訊渠道,會令損手者輸得不服氣,或者打擊他們日後入市的興趣。這種情況的監管,相對上更加迫切,更重要的是,不宜令人感覺大細股份待遇有別。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