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文烈報道】運輸署於去年八月起在獅子山隧道試用一套新道路標誌,讓駕駛者更易識別如何駛入自動收費亭,本港三間大學最近就新路標成效進行研究,初步發現試驗計劃實施後,駕駛者突然轉線的頻率及急煞車的衝突點,分別大幅減少兩成三及四成四,有助減低意外風險。
現時全港共有十九萬駕駛者使用隧道自動繳費設施,但經常駛到隧道口才知哪一條是駛入自動收費亭的行車線,運輸署去年在獅隧試用新的自動繳費標誌,並聯同香港大學、科技大學及理工大學評估成效。
新設計的路標分三款,駕駛者在駛近收費亭時會先看到路旁豎立一個指示車輛轉線的路牌,再行五十米會看到路面塗上「A」字標誌,沿此行車線行駛便可駛入自動收費亭,而自動收費亭頂部會有自動收費標誌。
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黃仕進表示,研究發現在設置新路標後,駕駛者在自動收費亭前轉線的頻率減少了兩成三,而因閃避其他車輛致要急煞車或轉軚的情況更大幅減少四成四,有助減低交通意外發生的機會。
至於行車時間,對使用自動收費亭的駕駛者來說變動不大,但非自動收費系統使用者由隧道出口到收費亭的行車時間則增加了八秒,由二十六秒增至三十四秒。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解釋,這是因他們不再佔用自動收費亭前的行車線,但相信不會令塞車問題嚴重惡化。
運輸署高級工程師蘇景光稱,第二階段研究在下月中完成後,會將報告提交道路安全研究委員會,若認為效果良好,會在年底前推廣至各條收費隧道,預計每條隧道更改路牌標誌需三、四十萬元,合共需要動用約三百萬元。去年全港隧道有十宗傷亡意外是由於汽車轉線造成,其中三宗在獅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