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肉蒼蠅襲人個案在港發現不足兩年,至今已有十六人中招,今年首三個月也有三宗。有微生物學專家認為,鑑於個案在短期內持續發生,當局應加強預防工作。 記者:梁洵瑜
食肉蒼蠅一旦在人類或動物傷口上產卵,蛆蟲會侵蝕傷口,造成傷口潰爛甚至細菌感染,稱之為蠅蛆病,嚴重者要切除腐肉甚至死亡。本港自九九年出現有動物受到襲擊紀錄後,○二年九月底有人被襲,個案接連發生,至今有十六宗累積蠅蛆病個案,包括○二年四宗,去年九宗及今年至今的三宗。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今年截至三月底的三宗蠅蛆病個案涉及一男二女,其中二人是長期卧床的安老院長者,另一人為露宿者,三人已康復出院。
至於本港迄今發現的十六宗個案,十二宗發生在安老院舍、兩宗在醫院,餘下兩名患者為露宿者,病例分布全港十區,以屯門及灣仔區最多,各有三宗;沙田兩宗;荃灣、葵涌、觀塘、深水埗、九龍塘、黃大仙、港島東及南區各有一宗,暫沒有院舍及醫院爆發多於一宗個案。
衞生署發言人說,因蠅蛆病並非強制呈報,故難以評論病例數目是否較以往多。食環署會在各個案感染地方圓五百米範圍進行蠅患調查,收集蒼蠅樣本,但從未在患者感染地附近發現食肉蒼蠅。
食環署兩年前曾進行全港性蒼蠅調查,收集的蒼蠅樣本中並無發現有食肉蒼蠅,故該署相信食肉蒼蠅在港並不太普遍。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指出,食肉蒼蠅主要侵襲流浪動物及卧床長者,當局應監察漁農自然護理署及獸醫處理動物的個案,了解食肉蒼蠅的活動趨勢,如在哪區較多個案,並呼籲安老院舍及醫院加強留意院友,尤其他們的口腔及傷口有沒有流血或發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