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府的教育局高官說:學生最沒資格投訴政府的教育政策,因為政府對學生投放了最大的資源。這句話又引起學生反感,高官第二天馬上道歉。
學生享用了最大的資源,因此也最沒資格投訴,這句話是不合邏輯的。正如一家電視台斥資千萬金元,拍了一齣古裝電視劇《紅樓夢》,有觀眾投訴:劇中的賈寶玉有鬍鬚,飾演林黛玉的女演員有「鬥雞眼」,劇中的大觀園在青松觀取景,背景灰沉的天空看得見屯門的大廈,還有劇中的一場戲,賈政怒打賈寶玉,觀眾看見扮賈政的甘草演員,演技雖然精湛,但螢幕上手執藤杖打人時,卻看得見他手腕上戴着一隻勞力士金錶,而且其幾可亂真的程度,令一干大埔師奶觀眾,一看就知道,是購自羅湖城三樓A18舖位的那一家翻版名牌鐘錶店。電視台「投訴」電話不絕,公關經理可不可以說:《紅樓夢》一劇,係本台今年賀台慶重點戲劇,投資佔電視台全年總開支之三成,因電視節目屬免費娛樂,廣告商對收視率甚表滿意,觀眾最沒有資格投訴?
教育資源投放越多,不表示學生越沒資格投訴,剛剛相反,更可能因為投資無道,錢都浪費在不該用的地方,所以更有理由不滿——雖然學生也不是「顧客至上」的消費者,學生的投訴,有時嬌生慣養地毫無道理,但有時,他們卻又像大埔屋邨的師奶,在飯桌邊一面啃着雞骨頭,眼睛一面盯牢電視,一條穿着碎花睡褲的大腿擱在一張摺櫈上,耳朵肩膊壓着一副哈嘮kitty型粉紅手機,向着手機大喊:「開枱?未得住呀,要洗埋啲碗至得閒呀!」一雙眼睛忽然像獵狗一樣閃光,扔下了雞骨頭,霍地坐直了身子,向手機再狂喊:「陳太呀,你有冇開着部電視呀,睇吓!快啲睇吓!嗰個譚一清,咪着住套古裝嘅,挑,佢隻手戴住隻金勞喎。」
電視台的高層,雖然討厭死了這個師奶,但開會時也不得不承認,劇集製作粗糙,或因員工士氣不佳,報紙娛樂版渲染,有損本台聲譽,編導應予問責炒魷。
辦教育,不是捨不捨得花大錢的問題,而是中國人分不清「教育」(Education)與「訓練」(Training)的分別。大陸「自由行」令特區旅遊興旺,於是大學馬上加開「旅遊系」。中國教育家葉聖陶批評中國的教育,說有「三大害」:「以智害德、以智害體、以題害智」,頭兩個「智」字,是智能訓練之「智」,第三個「智」字,是「智慧」之智。辦教育,把學生訓練成「高級技工」,但特區又沒有了實業,也就難怪大埔的師奶一吐雞骨,一面叫「爆棚」,一面七嘴八舌:「一於打電話去影視處投訴佢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