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切尼訪華 - 李怡

李怡專欄:切尼訪華 - 李怡

李怡專欄

美國副總統切尼今天到中國訪問三天。這次訪問是對二○○二年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的回訪,原打算在二○○三年春實行,因為伊拉克戰爭而延至今年春天。時機卻正好是台灣大選後,又是十一月美國大選前。從中美關係的角度來看,這不會是有利於中國向美國討價還價的好時機。這兩天,有香港親中報紙預料中國會以購買美國價值六十億美元的四個核子反應堆來交換政治利益,國際輿論多認為因是美國的大選年,切尼很難在政治上作讓步,因此這項交易未必能成交。
近幾個月來,中美關係從溫家寶去年訪美之後華府強調的「從來沒有這樣好過」,而出現明顯的倒退迹象。布殊政府督促日本及台灣建立反導彈防衞系統是其一,美國力阻歐盟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是其二,美國未阻止陳水扁舉辦公投是其三,在聯合國人權會議上,美國提出譴責北京政權一案是其四,美三度表示反對中國壓制香港的民主進程是其五。所有這些,恐怕都蓋過北京在北韓問題與反恐問題上與美國合作所帶來的友好進展。

美國副總統切尼與一般副總統不同,他在國防與外交上掌有實權,對布殊的施政有重大影響力。眾所周知,他是鷹派的代表人物,主張對伊拉克及北韓等共產國家採強硬立場。
切尼訪華前夕,美國突然在上周六發表了一篇紀念《台灣關係法》立法二十五周年的聲明,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理讀出聲明全文:「四月十日是《台灣關係法》立法二十五周年,《台灣關係法》對於保障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作出重大的貢獻,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架構協助保障台灣的安全。美國堅守承諾,決履行這法案的義務。美國和台灣人民之間傳統友誼的聯繫依然強大,充滿活力,台灣人民可以信賴美國,會繼續遵循其對東亞和台海區域穩健而具建設性的政策。」

美國過去從未為《台灣關係法》或中美三個公報多少周年發過聲明,這次為《台灣關係法》二十五周年發聲明,很明顯是針對切尼訪華,意味着關於美國協助台灣建立反導彈防衞系統以及其他向台售武的議題,中國還是免開尊口好了,美國是不會讓步的。這聲明本身,雖沒有明言,但提出「台灣人民可以信賴美國」,則顯示美國在台灣這次大選中特別表現出來的「台灣意識」無意壓抑。
切尼在這次訪華中,可能會再次強調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美國的「一中」政策,與北京的「一中」政策有很大不同。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但從來沒有承認北京對台灣的主權訴求,也沒有認同北京政權可以代表台灣人民說話;《台灣關係法》賦予美國政府提供武器幫助台灣保持台海軍事平衡的權力,美國也不排除在台海出現軍事緊急情況時作出包括軍事行動的反應。因此,不論美國怎樣多次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它的重申仍遠不能滿足北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