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口感可以影響人的心情,當嘴巴裏吃到東西,口感就反應到大腦,刺激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有不同的區域,主管人的情緒,比如說有一個「腦扣帶皮層」,就是大腦的「愉悅中心」,只要刺激到這個區域,人就會感到開心愉快。
英國的專家經過研究得知,當嘴巴裏吃到了一些較為肥美的東西,豐腴的口感,就會刺激「腦扣帶皮層」,人就會感到快樂起來。
我對許多專家的研究都不以為然,但這一項,則覺得很有道理,值得推廣。
幾千年來,肥美的食物都令人感到生活富足,生活富足了,人自然開心。所以,對於食物的美好形容,也多用「豐腴」、「肥美」、「滑膩」、「脂腴膏滿」等字眼。一樣食物如果要符合這些字眼的形容,首要條件,就是不能太瘦。人和動物也作如是觀,人太瘦,令人想到營養不良。動物太瘦,也令人覺得一個地方貧窮。阿城在他的小說裏寫當年到雲南下鄉,當地的豬「瘦得賽狗」,便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地方的貧瘠。
可見,即使沒有專家的研究,不明白甚麼「腦扣帶皮層」,肥美食物的口感令人愉悅這一點,大家還是知道的。現在許多人不敢領略這種口感,並不是不認同這一點,而是生怕自己長肉,所以進食之時,盡挑不油不肥的東西吃,很少津津有味的體驗,胃口自然不開,人就瘦了。
其實人的身上,是應該有些肉的。一個渾身精肉的人和一個身材豐滿的人,在視覺上,後者也容易刺激別人的「腦扣帶皮層」,比較令人歡喜,只要你不是「肥得賽豬」,就不要介意身上多了那一點肉。尤其是女人,拚命減肥的,有幾個逗人喜歡?
一個懂得靠豐腴口感令自己愉快的人,在別人眼中,感覺也不會太差。反之,乾巴巴精瘦精瘦,自己捱苦,人家見了,也不開胃。肥美肥美,肥一點才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