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級程度會考及中學會考已開鑼,原來每年有數以萬計考生應考的中文及英語科口試,整個過程一直沒有錄音,不滿評分的考生,根本無從追查監考官的評分是否公正。一名家長因其女兒在前年的高考英語口試一卷獲最低的「U」級評分,兩年來窮追考試及評核局交代,並已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該局行政失當。 記者:倪清江
中醫師李沃波向本報投訴表示,其女兒在○○年考會考時,於英語科口試取得B級成績,整體英語科評為A級。她在○二年的高考英語科其中四份卷取得1A2B1C,惟獨口試一卷被評為U級,即差得無法評級,以致英語科整體得分被拖低至D級;她在同年的中文口試取得A級。雖然英文科成績不理想,幸仍獲中文大學取錄。
李沃波的女兒當日在收到成績單後,立即申請覆核評分,但考評局維持原判。之後其女兒直接向考評局秘書長蔡熾昌提出查看分紙,卻遭到拒絕。李說,當日女兒知道上訴失敗後哭了數日,「佢從未受到如此奇恥大辱,又擔心影響升學同工作,精神同心理上受到重創。」李先生指考評局應將考試過程錄音或錄影,已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
考評局發言人表示,在考生手冊中已寫明口試不設錄音,考生如對口試成績不滿,只能要求查驗分數是否計算有誤,而無法追查監考官的評分依據。發言人又稱,如考生認為監考員有問題,應在考試日向試場主任提出安排重考。
蔡熾昌接受查詢時說,當局曾研究在口試設錄音,但結論是設備及技術上有困難,其中最大問題是在小組討論部份,如只有錄音,難以分辨誰在發言;如要錄影則需甚多器材及人手,故最後決定維持不設聲音記錄。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崔日雄認為,口試評分由監考員主觀評定,考評局應研究設口試錄音,以便在考生上訴時,多提供一個客觀分析。
考評局公開口試不設錄音的做法,可謂十分落後,每年有不少大學準畢業生及出外留學港生應考的「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在口試部份已有錄音。衞生署的中醫註冊試口試部份也設錄音,以便應考者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