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永堅報道】香港水域多了十名新「住客」。牠們體態撩人、動作一致,跟隨海水左搖右擺;牠們的顏色鮮豔,像陸上的玫瑰花般爭妍鬥豔。牠們是本港新發現的十種石珊瑚,其中以在本港東北面水底發現的篩珊瑚屬及角孔珊瑚屬石珊瑚,全世界也仍未正式命名,令牠們更顯矜貴。
漁農自然護理署與中文大學李福善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在○二年八月開始展開為期近一年的石珊瑚調查。研究人員在本港水域三十個地點,共進行六十次潛水,經過兩個月的鑑別,證實本港共有八十四個石珊瑚品種,較上一次約二十年前的同類調查發現約六十種明顯增加。
中大生物系海洋研究所珊瑚科學家蔡莉斯向記者表示,這是本港繼越南一年前發現角孔珊瑚屬及篩珊瑚屬後,成為第二個發現這兩種珊瑚的地區。她表示,角孔珊瑚屬多分布在淺水的珊瑚群落中,有棕、綠、黃及綠色,顏色鮮豔,擁有十至二十厘米的珊瑚蟲,在日間全伸展出來,覓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市民較易憑肉眼看到。
呈深灰及啡色的篩珊瑚屬亦是未命名的石珊瑚之一,形態呈片狀,多依附在石頭上生長,短小的珊瑚蟲在日間露出覓食,不易察覺。其他新發現的石珊瑚品種體態及顏色各異,長得一身鮮綠的叢生盔形珊瑚最搶眼,除顏色奪目外,其珊瑚杯呈管狀,猶如一條條飲管。鹿角珊瑚屬則天生枝狀,像人類手指般在海水中擺動。
漁護署高級海洋護理主任陳乃觀表示,珊瑚品種雖較二十年前錄得增長,但並不表示本港水質有改善,只因今次石珊瑚調查範圍較廣,及過往部份珊瑚曾遭誤認所致。市民可預約到長沙灣政府合署的漁護署瀕危物種資源中心,參觀全港八十四種石珊瑚標本,查詢可電21506967,或瀏覽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