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籃地北:賣薯條勝過大學打籃球

天籃地北:賣薯條勝過大學打籃球

全美國最賺錢的體育企業是甚麼?不是Nike、adidas或Reebok等跨國大公司,亦非NBA、NFL或MLB等職業聯賽,而是六十四支躋身美國大學籃球錦標賽的大學。
去年晉身NCAA錦標賽的甲組(DivisionI)球隊,每隊全年平均賺得四百四十萬美元利潤,而平均支出只是二百三十萬美元。換言之,每隊的平均純利率(profitmargin)高達五成一。這些學校能錄得如此驚人的利潤,主要原因是薪金開支超低。按NCAA規定,一名大學運動員除獎學金外,不可收取任可金錢利益,或做兼職賺錢。

無數血汗換微薄薪酬
若按甲組大學運動員每周最少練習二十小時的規例來計算,他們的平均時薪即十五點八二美元(約一百二十三港元)。不過絕大多數一級大學運動員每周的訓練和比賽時間愈四十小時。若全數加起來,這些為學校屢奪殊榮的頂尖大學運動員的報酬,竟還不如一名在「老麥」賣薯條的小伙子!面對如斯不公平的待遇,誰又怪得NBA愈來愈多大學逃兵?
深籃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