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者都擁有很多隻股票,但當中很多人並非透過仔細思考「組合概念」而逐步按比例買入股票,而是透過「不肯止蝕」的過程累積一隻又一隻「蟹貨」,可以說,大多數投資者,尤其是散戶,並沒有思考過應該持有多少隻股票才算合適。
決定持有股票的數目非常重要,它是投資策略的一個重要部份,若持有太多股票,不要說股市急挫時多會不知所措,即使是股市突然顯著抽高,應如何處理手上的股票亦是一個問題,當投資者正猶豫應先沽哪些股票獲利時,股價已可能自高位回落,投資者或會錯失高價沽售的機會。
投資者常有一個觀念,就是股票愈多,分散風險的能力也愈大,然而,分散風險的看法並非如此片面。首先,投資者買入股票是為了獲取利潤,分散風險只是控制風險方法之一,是為獲取利潤而服務,分散風險只從「風險」着眼,它不單不會提高利潤,甚至會削弱回報,故考慮分散風險之同時,必須避免過度分散風險。
多個權威性的學術研究指出,持有12隻至20隻股票已有效分散非市場風險,反證了「愈多愈好」的概念並不正確,而散戶顯然不會有足夠資源管理12隻股票,則又必須有另一些平衡工夫,下次談。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