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過四小時的監視,埋伏的海關人員一擁而上,衝進紅磡區一間表面是車房的懷疑非法油站,除了將油站職員拘捕外,光顧入油的司機亦被鎖上手銬帶走。海關上周四進行的行動,正好反映了打擊私油策略的轉變,由過往集中對付私油集團及油站經營者,改從打擊需求層面入手,重點嚴打光顧非法油站的車主和司機。 記者:陳沛敏
海關警告駕駛人士,使用非法燃油最高刑罰為入獄兩年及罰款一百萬元,並可被停牌,當局更將針對再犯者首度向法庭申請充公其汽車。若犯案時車上還有其他乘客,海關亦會同時調查他們是否涉案。
海關稅收及一般調查科監督方大維接受訪問時指出,非法合成電油每公升的成本為三至四元,非法油站以六元出售,利潤可達五成,售價只為合法油站的一半,不少私家車車主及司機為節省油費,不惜違法光顧,令非法油站掃之不盡,「今日拉完,聽日啲人又排隊去入油。」
面對這個情況,海關決定調整一貫打擊私油集團及油站經營者的策略,改為加強對車主和司機執法。方大維表明:「𠵱家畀個警告車主,叫佢哋小心,因為海關將會嚴厲執法,市場係佢哋製造出嚟。」他承認,過去集中對付非法油站,對遏止私油活動收效不大,因為只要需求存在,就會繼續有不法之徒向市場供應非法燃油。
他指出,過去使用非法燃油的司機主要被判罰款及停牌,罰款視乎涉及油量,由數百至數千元不等,初犯可被停牌六個月以下,再犯則可被停牌超過半年。近年使用非法燃油被停牌的人數有增加的趨勢,由前年的九人增至去年十二人。
海關計劃,今後拘控使用非法電油的司機時,將會翻查他有否光顧非法油站的案底,當局將向法庭申請充公再犯者的車輛,並希望法庭加重其刑罰。為配合新打擊策略,海關也需調整行動方式,過去可透過「放蛇」假扮顧客入油,拘捕油站經營者即可,但現在為對付買家,調查人員要待買家出現,入油時當場將買賣雙方一網成擒,因此不能依靠「放蛇」,需要的資源更多。
海關上星期四就是以此手法,搗破紅磡市區一間懷疑非法油站。中午時分,多名海關人員先在表面是車房的懷疑非法油站對面高位監視,另一批人員即進駐油站附近埋伏。其間雖有私家車駛入涉嫌光顧,但由於替非法油站把風的「天文台」在附近巡視,為免打草驚蛇,海關只能按兵不動。
苦候四小時後,海關終發現一部私家車倒車駛入車房,估計它正在入油,高位監視的人員即透過對講機通知附近埋伏的同袍,衝入店內即場用手銬拘捕一名十九歲持雙程證來港的湖南人,懷疑他受僱充當加油員,並將涉嫌光顧非法油站的三十五歲男司機一併拘捕。海關人員又在車房後巷的儲物室搜出三十二桶共八百公升的懷疑合成電油,超過法例規限,轉交消防處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