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從豬肉價格談壟斷 - 何洋

蘋論:從豬肉價格談壟斷 - 何洋

本周由於獨家代理內地進口活豬的五豐行提高豬肉批發價,惹來社會上很大的迴響。
我們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五豐行所擁有的內地活豬獨家代理權並不是市場產物,而是政府運用權力給予一家企業買賣活豬專營權的政治行為。這種透過以政府支持而形成的壟斷很難打破,原因是政府往往在給予某企業專營權的同時,往往同時阻止其他競爭者進入市場,以保護專營權擁有者的壟斷地位。但即使是這樣,也並不代表專營權擁有者在定價上完全不受約束。以五豐行為例,只要豬價定得高於某一水平,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地方例如泰國引入活豬將會變得有利可圖,這「無形競爭」(potentialcompetition)的存在,或多或少限制了五豐行在定價時所享有的自由度。事實上,現在市場上亦有售賣與內地進口鮮豬肉競爭的替代物,例如泰國冰鮮豬肉和黑市豬肉等。
五豐行提價所衍生的另一爭議,是街市肉販指超市以割喉式減價手法出售豬肉意圖壟斷市場,已搶去不少顧客,現在五豐行將肉價提高,無疑雪上加霜。我們認為超市現在的表現與壟斷完全扯不上關係。首先,特區政府並沒有給予超市專營權。其次,超市以提供質優價廉的豬肉而贏得顧客支持,是完完全全的純市場行為,其日漸上升的豬肉市場份額正反映出市場確認超市的經營手法成功,而不是壟斷。最後,街市肉販指摘超市以低於街市肉販的成本價出售鮮肉(即割喉式減價)亦不合理。由於規模經濟效益,超市的成本當然要比街市肉販的成本低,故能以低於街市肉商的成本價售賣豬肉,這亦是市場的正常現象,與甚麼藉割喉式減價促銷以圖壟斷市場扯不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