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前掀起豬肉割喉減價戰被指圖壟斷零售市場的百佳及惠康超級市場,在五豐行日前提高豬肉批發價後,昨日起全線將豬肉每斤零售價提高兩元,加幅逾一成。連日採取觀望態度的街市肉檔知悉超市加價後,馬上跟隨加價兩至三元。有檔主表示,由於來貨價暴升,加上超市長期減價「頂爛市」,現今就算加了價仍僅屬蠅頭小利。 記者:鄭華、羅日昇、吳淑義
百佳及惠康超級市場發言人昨日接受查詢時均表示,由於豬肉來貨價上升,故昨日對零售價作出適當調整,豬肉零售價加幅約一成,新價每斤分別是十六元五角、二十一元及二十四元。惠康強調,並無與對手(百佳)有任何聯手加價機制,惠康不時留意市場情況,對貨品價格作出調整,至於同日及加幅與對手相同,乃因大家來貨及成本等類似,故加幅一樣並不出奇。百佳發言人則稱,一向與對手競爭「拼個你死我活」,並無聯手議價情況。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黃容根指兩大超市加幅不合理,來貨成本增加轉嫁消費者本無可厚非,但五豐行活豬的批發價每擔(一百斤)加七十元,豬隻經屠宰後即平均每斤加約一元,但超市竟將零售價每斤加夠兩元,加幅並不合理及對消費者不公平,在現今經濟仍未全復甦情況下,這樣的加幅勢必加速帶動副食品等物價上漲。黃容根表示會與業界商討及進一步搜集資料,以了解超市大幅提高豬肉零售價原因。
豬肉行業人士解釋,兩大超市年前掀起割喉減價戰後,全港街市肉檔被頂爛市已「冇啖好食」,賣豬肉根本無利可圖,就連份人工也幾乎賺不到,雖然超市現將豬肉價提高,但仍較街市檔便宜,肉檔經營前景仍然不樂觀。
香港豬肉行業總商會副理事長許偉堅指出,超市賤賣豬肉,對消費者表面上有益,但大財團財雄勢大,其最終目的是要將街市肉檔「趕絕」,這些個體戶財力不足以與超市鬥法,最終只能走上「執笠」之路,屆時街市肉檔無法生存,超市賣豬肉便可「為所欲為」,最後受害的還是消費者。他又指出,全行豬肉零售價雖然提升,傳統的街市肉檔僅可喘息,但面對超市長期的減價戰,經營仍是困難重重。
批發價增加後,近日不少猶豫不決不敢加價,怕被超市搶生意的街市肉檔,昨獲悉兩大超市將豬肉零售價每斤加兩元都表歡迎,並馬上跟隨將肉價提高兩至三元一斤。
據悉,獨家代理內地進口活豬的五豐行,以內地飼料及採購價上升,上周六突將活豬每擔(一百斤)加價七十元,街市肉檔對五豐行加價無不叫苦連天,指面對超市割喉減價戰已經營困難,如今來貨價劇增可說是「肉隨砧板上坐以待斃」,不少肉商指摘五豐行不理行業死活,「飛擒大咬」大幅提高豬價,間接幫助大財團扼殺小本經營的街市肉檔,商販紛紛向行業的商會投訴及要求與五豐行談判,望能將批發價回復舊價與市民共度時艱。部份市民對超市及街市豬肉檔加價並不太在乎,大多表示視乎豬肉是否優質及新鮮才購買。
嶺南大學經濟系系主任何濼生指出,新鮮豬肉加價對消費指數影響有限,但加價會造成連鎖反應,現時受影響的是買餸市民,食肆仍未有加價迹象,如果食肆亦作出加價,實際的影響便會浮現,所有外出食飯市民都受影響,但希望經濟轉好,市民有人工加,可以得到補償。
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亦稱,本港過去半年通脹情況已有輕微上升,雖然新鮮豬肉加價,但其所佔整體物品的比例甚少,對通脹應不構成大影響;同時,新鮮豬肉加價後,市民亦有其他選擇,例如改買凍肉及冰鮮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