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美國的作家或出版商,喜歡以「101」為題目名或書名,例如《Law101》、《Attitude101》、《Selling101》,甚至由洋鬼子寫的風水書籍《101FengShuiTipsForYourHome》等。上月美國的《Money》雜誌亦推出101項投資者須知(101thingseveryinvestorshouldknow),據聞頗受歡迎,今日一談其中較有趣的數項。
第1項:小投資者擁有較機構投資者優勝之處(Youhaveanadvantageoverthepros),例如基金經理須要每季交「成績表」,向客戶交代該季的投資表現。同時,受現金水平的限制,在市況不佳時,他們不可能沽清所有股份,亦不可只買入一些優質股作超長線持有。但一般小投資者卻無這些限制,故股神畢菲特的師傅BenjaminGraham便曾指出,此乃小投資者的優勢(thebasicadvantagethatindividualshaveoverthepros)。
第2項:最後2分鐘的研究(2minutedrill),此乃美國著名投資大師PeterLynch的名言,他指出,當你準備吸納某股份前,不妨花數分鐘與自己、配偶或朋友,甚至閣下養的小狗,談一談吸納該股份的原因。整個過程雖然極之簡單,但Lynch指出,這方法可迫使投資者在最後一刻更加集中想一想,真正吸納該股的原因,有些時候確可讓投資者避免無謂的損失。
第3項:IPOsdon'tpay。其大意是指新股並不宜長線持有,根據研究顯示,新股的最佳回報通常在上市首數日出現,在隨後數年,新股的回報大都跑輸大市。
第4項:Sellingabondbeforematuritycanbecostly。其大意是指部份債券雖然有二手市場可供自由買賣,但並非所有債券皆有活躍的二手市場,故有些時候,急於出售債券套現的投資者,便須要接受較低的價格才可出售。
第5項:Owing10mutualfundsdoesn'tmeanyou'rediversified。其意思是指投資者同時持有10隻不同的基金,但不代表他的投資組合已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在投資組合中,是需要持有一定數量不同行業的不同股份,才可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但由於近年競爭激烈,當發掘到優質股時,不少基金經理也會如「羊群」般,一同吸納類似的股份。故此,投資者雖然持有不同的股票基金,可是這些基金可能大量持有相類似的股份,因此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最後,近期中國人壽(2628)大幅反彈,可是其股份的拋空數量卻不斷大增,例如在4月7日,國壽的股份拋空金額高達9970萬元,此乃當日拋空股份之最,同時亦是自2月3日以來,國壽的拋空金額首次逼近1億元,此點投資者宜注意。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