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確保東江水質不受污染,港粵兩地政府合力推動完成東深密封輸水管道,不過,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上月進行的東江水抽樣化驗結果顯示,水質樣本所含大腸桿菌、氨氮及汞等有害物質均超逾安全飲用標準,部份超標情況更逾千倍,該會促請兩地政府正視東江污染源頭,根治水質受污染問題。 記者:蔡建豪、蔡元貴
綠色和平上月十八至十九日,分別於東江下游的石馬河及東深密封管道起點的太園抽水站等地,共抽取三十二個水質樣本,交由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進行化驗。結果顯示,以中國國家地面水安全飲用準則作標準,幾乎全數水質樣本的大腸桿菌及氨氮含量均超標,部份樣本更分別超標逾千倍及十倍,部份樣本的有毒重水屬汞含量,亦超標二百八十倍。
綠色和平總幹事廖洪濤指出,連接東江下游的石馬河是東江水污染的源頭,石馬河近年正受兩岸流入的生活及工業污水嚴重污染,加上石馬河污水在潮漲時倒流到東江中游、東深密封管道起點的太園抽水站一帶,經密封管道運港的水質難逃受污染命運。
廖洪濤表示,東江水運港後,水務署務必於食水中增加化學物質,清除食水中污染物,直接對飲用的人體健康構成威脅。他認為,港人斥巨資興建密封管道及每年大量購買東江水,港府有責任與內地部門合作根治石馬河污染源頭,確保東江水水質。
水務署高級工程師孫國強否定石馬河污水倒流東江中游的說法,因為水務署曾經在密封輸水管道工程動工前進行測試,證實石馬河水不會倒流回東江。他亦質疑綠色和平收集及化驗樣本的方法,他說,政府在東江水終點木湖抽水站的監察結果顯示,東江水從來沒有超出安全標準。
孫國強稱,密封輸水管去年七月啟用至今九個月內,水務署用於東江水化學處理成本,較對上一年同期減少了九百萬元,反映污染物濃度正在下降。
為確保輸港的東江水水質不受污染,廣東省政府斥資四十七億元,興建全長五十九公里的東深密封輸水管道,其中一半由港府無息貸款與粵政府。
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兩位委員曹宏威及何建宗對綠色和平在東江水樣本中驗出超標的汞,均表關注。本身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客席教授的曹宏威指出,水銀﹙汞﹚難以淨除,對人體遺害極大,水務署應該跟進調查。
何建宗亦擔心石馬河河水會出現倒流現象,因為該河非法採沙情況普遍,河床經採挖後會影響水流方向。他促請水務署加強監察東江水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