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從內憂外患看美國選情 - 何洋

蘋論:從內憂外患看美國選情 - 何洋

美國與伊拉克交戰後,零星的反美抗爭主要由遜尼派回教徒發動。局勢卻在近日產生急劇變化,主因是此前相對克制並佔伊拉克人口大多數的什葉派回教徒,終於與美軍發生衝突。反美的什葉派領袖薩德爾更在本周初號召其追隨者向聯軍展開「聖戰」,估計新一輪的反美暴力抗爭勢難避免。
回應急轉直下的伊拉克局勢,美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盧格向布殊政府建議押後在6月30日向伊移交政權的計劃,並增派美軍以穩定局面。隨後美國防部亦表示已隨時候命派兵支援在伊美軍。我們相信若伊拉克的反美暴力浪潮不能在短期內平息,隨着美軍傷亡人數的增加,美國內部的反戰聲浪將愈來愈大,不利布殊總統爭取連任。事實上,民主黨並沒有錯失藉伊拉克政局出現新變數而攻擊布殊的機會。民主黨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將布殊與前總統尼克遜相提並論,並指美伊之戰為布殊個人的「越戰」。最新的民意調查亦顯示,有53%的美國人不支持布殊的伊拉克政策,比1月時上升16個百分點。
除伊拉克局勢外,在本土方面,我們認為有兩方面的事態發展將對布殊連任的機會有決定性影響。一是「911」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若調查結果發現布殊政府在反恐工作上有未盡人意的地方,以致未能成功阻止「911」事件發生,其對布殊所帶來的打擊不問可知。此外,就業趨勢亦將對布殊連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這方面,上周公布的就業增長數據所錄得的強勁增幅若能持續,走出「沒有新增職位的復甦」(joblessrecovery)這一悶局,其對挽回美國選民對布殊政府的信心所可能產生的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