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美國公布的3月份就業數據十分強勁,非農業職位增長超過30萬份,導致市場對年內聯儲局加息的預期驟升。另一邊廂,歐元區於上周四公布2月份失業率則維持在三年多以來高位的8.8%,同日歐洲央行議息後亦決定維持息口不變,但市場對其減息的預期,並未因此而大幅減退。究竟美歐兩地的經濟增長前景如何?息口走勢對兩地的滙價變化又有何啟示?
強勁的就業數據,令市場對聯儲局年內加息的預期急增,美國10年期長債孳息於數據公布後的兩個交易日內急升33個基點,升幅是自去年7月11日以來所僅見的。
截止本周一收市,美國利率期貨市場已反映聯儲局會分別於8月及11月各加息1/4厘,暗示年底時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會上調至1.5%。我們認為市場的這個預期似乎是過份進取了。
3月份的職位增長幅度(以及1月及2月份的數字上調),無疑反映了美國經過了幾個季度以來的高速增長後,就業市場終於有所起色。然而,我們相信聯儲局不會單憑個別月份的就業報告,便一下子加快其加息步伐(本周聯儲局理事發表的講話,或會有所啟示),反而會維持觀望態度,加息的決定可能會延遲至年底、甚或明年首季才出現。
雖然職位增長顯著回升,但失業率亦同步上升,顯示隨着經濟情況好轉,一些本來已放棄了找尋工作的人士紛紛重投勞工市場,令勞動人口上升的幅度超出職位增長。另外,報告中提及的平均時薪並沒有明顯彈升,其6個月的平均增長仍然貼近十多年以來的低位,反映現階段職位的大幅增長,尚未帶來太大薪酬上調刺激,對通脹及息口前景均甚為有利。
美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步伐料高達5%,下半年即使略為減慢,估計仍可保持在4.0%附近;至於歐元區首季增長步伐約為1.5%,近期的數據更反映區內增長已有放緩迹象。
現時歐美兩地的通脹及長債息率水平均十分相近,截至本周一為止,歐元區30年期長息略低於美國同期息率10個基點(見附圖),可是前者的短期息率卻高出後者足足一倍。這現象為歐美兩地息率走勢帶出了至少兩個可能的變化局面:
(一)兩地短息在未來一至兩年間將傾向滙合起來,藉此更能反映出經濟增長的分野;(二)假如其間歐洲央行堅拒減息,又或聯儲局繼續延後加息決定,則美國的長債孳息相對歐洲,將有較大的上升壓力(或歐洲的長息有較大的下調壓力)。兩個局面均暗示現水平歐元區的長短期債券均較美國的更為吸引。
另一方面,美歐兩地的增長及息口走勢,為過去一兩年呈現強勢的歐元滙價提供了最佳的回吐藉口,預料短期內美元仍有進一步轉強的空間。
不過,美元滙價持續轉強,並不符合美國最終需要解決其雙赤問題的基本意願。長遠而言,本土貨幣單獨呈強,均非美歐日三地所願見的,因此,它們無可避免地將要把更大的升值壓力,轉嫁於其他地區的貨幣上。而隨着傳統貨幣爭相貶值,也難怪商品及天然資源等必需品的價格愈加受惠了。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