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有復活蛋,皆因西方人認為蛋是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新生」,第二次則是「重生」,亦象徵了耶穌基督復活,所以復活蛋成為節日的象徵物之一。其實,吃罷雞蛋剩下來的蛋殼亦可「重生」,復活成為蠟燭台,是彩繪復活蛋以外的新選。
記者:招佩珊 攝影:林栢鈞
於居室內燃點蠟燭確實增添不少浪漫氣氛,而時下蠟燭的造型變化多端,當作裝飾擺設亦非常得體,加上自製蠟燭亦絕不困難,一於動手做些復活節蠟燭擺設來應節。最可取的材料當然是雞蛋,小心把蛋液弄出來,吃罷煎蛋、燉蛋、蛋糕等美食後,外殼可重用做成蠟燭台,變成一款另類復活蛋。
材料:
雞蛋5隻、白蠟1包、蠟燭染料(黃色)1包、蠟燭芯1包、雞仔貼紙1張
偶爾會為家品換Look、添色或翻新,而材料多選擇顏料或貼紙,較特別的可買些小瓷磚拼貼圖案。查實,蛋殼亦可做出類似的拼貼效果,可在平面上砌出凹凸花紋,而選用力康蛋就最為合適,因白色殼可被大部份顏料所遮蓋,可塑性較肉色蛋殼高。將這種便宜的材料貼在平平無奇的膠盒上,登時變得不平凡,成為一個美觀又實用的棉花球盒。
材料:
膠盒1個、雞蛋2隻
小秘技
在弄碎蛋殼時,碎片邊緣會黏住不規則的薄膜,不但有礙觀瞻,亦容易黏上不必要的膠水,增加黏貼時的難度。因此,在黏貼前宜先將薄膜撕去,拼貼出來的圖案會更美觀。
既然有復活蛋,又怎可沒有復活兔?由於雞蛋受不起碰撞,因此選用了假蛋殼──扭蛋殼來做掛飾。為蛋殼着色後,再擺放幾隻手繪復活兔,增添不少節日氣氛。
材料:
扭蛋殼3個、幼繩1卷、幼木棍1支、縐紙1卷、瓦通紙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