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可能是其他動物留下<br>民居泥灘爪印非鱷魚印

漁護署:可能是其他動物留下
民居泥灘爪印非鱷魚印

【本報訊】元朗山貝河甩洲段、離養魚戶一百米的泥灘日前發現動物爪印,引起鱷魚逼近民居恐慌。漁護署職員昨日到現場了解後認為爪印不似鱷魚留下,但因印迹被潮水沖刷得模糊難下結論。而附近的養魚戶雖擔心鱷魚逼近,但又認為這條頑鱷也怕人,故未造成太大驚嚇。 記者:蕭宇

漁護署職員昨午二時到發現懷疑是鱷魚爪印的甩洲泥灘調查,並用數碼相機拍下泥灘上留下的印記,但由於漲潮關係,現場只能找到兩、三個爪印,而且經水漲沖刷印記已變淺。據一名漁護署職員表示,初步判斷有關印記不似鱷魚爪印,但要進一步調查才能確定。
漁農自然護理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黃始樂指出,現時不能排除現場的爪印屬鱷魚所有,但也大有可能是其他動物的足印,包括山貝新村村民飼養的大批狗隻。黃始樂說,小灣鱷自去年十一月出沒自今,曾經多次爬上泥灘,漁護署從中取得的經驗是,小灣鱷留下的爪印並不明顯,且通常呈坑紋狀,而從來未見過像貓狗足印般一步一步。
黃始樂解釋,鱷魚身重腳短爬行時身軀貼地,不會用爪支撐起整個身軀,故爪印一向不明顯。

漁護署小船不停巡邏
漁護署過往紀錄所得的小灣鱷爪印都是拖行出來的坑紋,三、四條一至兩呎長的爪痕。黃始樂又說,從近期觀察顯示,小灣鱷仍然十分怕人,每次看見人類都會瞬即遠走,襲擊村民的機會應該不大,但漁護署仍會派小船在甩洲一帶水域不停巡邏,利用摩打聲使鱷魚不會移近民居。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兩棲及爬蟲類動物專家劉惠寧表示,無法就甩洲泥灘出現的爪印下結論,但他指出漁護署的說法可信。

告誡市民勿接近泥灘
而番禺香江鱷魚場經理李銘建亦說,鱷魚一般只會在水中覓食,不會在陸地上追逐獵物,但他告誡市民不要接近河段或泥灘,以免發生意外。他續稱,鱷魚釗等捕鱷隊員本來計劃清明後來港捕鱷,但因天氣關係,現在要待天氣轉暖後再決定來港日期。
而鱷魚出沒的山貝河一帶數公里外才有村落,最接近前日發現可疑爪印的是一百米外的一個養魚戶。據魚塘東主吳銳剛表示,自鱷魚在山貝河甩洲一帶出沒後,曾擔心鱷魚會到魚塘內捕食甚至可能襲擊人,但經幾個月的觀察,發現該條鱷魚較為怕人,所以現在已不太擔心。

泥灘發現爪印(圖箭嘴)

漁護署職員及保安員加強在甩洲巡邏,搜尋鱷蹤。 徐雲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