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小戶主導樓市

深圳中小戶主導樓市

過去兩年,深圳樓市由面積逾一千方呎的大單位主導。但今年形勢出現變化,一千呎以下的中小型單位成為主流,而且多個新盤開售都出現踴躍的入市場面,估計年中以後,市場才會有較多大單位供應。

前兩年大戶供應過剩
置業國際董事總經理姜樹榮表示,在02年之前,深圳住宅其實是以一千呎以下的中小型單位為主,其後因大單位渴市,發展商便一窩蜂興建大單位,並在過去兩年推出,令市場一時間難以消化,部份發展商便轉軚興建中小型住宅。
另外,羅湖及福田區可供建屋的地皮減少,規模較細,也是發展中小型戶為主的原因;新興的寶安、龍華及布吉等地區,當地居民購買力又稍遜,為遷就市場,發展商集中興建最暢銷,售價在30餘萬的單位,以呎價計,面積便要少於一千呎。
從今年首季深圳開售的12個新盤分析,共提供6781伙,83.3%屬1000呎以下。承接力也大,如寶安新陽麗舍,312伙推出首日,兩個半小時已沽清;而有421伙的羅湖星桂園,首日賣出313伙。
另外,據悉福田的精彩24家園(306伙)及南山光彩新世紀(499伙),月內售逾六成;規模較大的南山星海名城三期,1300伙也在月內售出逾四成。

吸納量遠高於興建量
至於港人入市比例,姜樹榮指出,羅湖及福田區佔20至30%;布吉為30%;南山、寶安及龍華等地區則不足1%,但隨着地鐵在08年通車,相信情況會出現改觀。而港人購入作投資的比例達40%。
姜樹榮稱,港人購買深圳羅湖及福田區的中小型單位,主要是因為工作關係,只需補貼些少金錢便可擁有自己的居所,較租住酒店化算。
深圳去年4月至今,興建的住宅樓面僅1614.6萬方呎,但每年的吸納量則達7535萬至8611萬方呎,不斷消化市場的存貨量,數年後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本報記者